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680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毕节市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 李永清毕节市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建制史的古城,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黔西北的大门。全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民族乡6个)、6个办事处。聚居着22个民族,总人口148.3万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市、“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和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毕节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毕节市主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文化服务业:有公益性事业单位毕节市图书馆(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用)1个,馆舍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

2、内设置有科技、农业等专业书架,安装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站1个。截止2010年,馆内文献总量14万余册。每年接待读者近万人。有毕节市群艺馆(乌蒙艺术团)1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排练厅、培训厅及各职能室队。每年组织各类演出50余场,带动多种文化服务开展。有国营新华书店(挂靠毕节市)1家,总营业面积2500多平方米,多年来各项经营指标一直名列贵州省发行系统前茅。截止2010年底,该店拥有总资产4000余万元,年销售3000余万元,年利税200余万元。毕节市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活跃,现有电影院2家,歌舞娱乐场所23家,茶楼56家,电子游戏机室53家,网吧30家,书报刊零售34家,

3、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供了就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广播电视业:毕节市的广播电视业有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干部职工40余人。毕节市广播电台中波频率每天转播中央台、省台节目16小时;市电视台开通有专用频道,开办有毕节市新闻、民生八点半等栏目,并提供地区电视台新闻荟萃每天全天候滚动播出。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传输;农村广播电视通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拉动,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体育业:毕节市的体育设施基本完善,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13处,较为大型的体育场地有标准体育场2处,田径场2处,综合训练馆2处。近几年,毕节市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目前,全市共

4、有健身路径8条;城区各社区和镇乡均有健身场地。旅游业:毕节市旅游业按结构可分为休闲度假游,人文景观游和红色文化游三大部份。景点景区有一定规模,设施相对不足。现有自然景区7处,(AA级旅游景区2家)人文资源点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单位2个(4处),省级文保单位4个,市级保护单位25个。乡村旅游定点接待单位5家,“农家乐”经营户81家,旅行社5家,星级酒店6家。2010年,毕节市共接待游客170多万人次,旅游行业产值达14.7亿元。广告业:毕节市广告业经历了初期的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户外广告牌等传统媒介的发展阶段,目前新的广告媒体如电子屏幕广告、邮政广告、交通广告、气模广告、飞艇广告、网络广告

5、等不断涌现。随高新技术不断地采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和所提供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广告企业20余家,行业固定资产近千万元,产值500多万元,从业人员1600余人。包装印刷业:毕节市包装印刷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形成一定规模,全市包装印刷企业共19家,其中出版物印刷国有企业1家,民营和集体企业16家,包装装潢2家。截止2010年底,印刷行业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员近1000人。二、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地处乌蒙山脉腹地,是黔西北大门。毕节始于元代,兴于明清,是乌蒙片区物质的集散地,素有

6、川滇黔的“旱码头”之称。与周边大城市成都、昆明、重庆、贵阳有高等级公路或沥青油路相连。平均海拔1511米,属北亚热带强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天酷暑的特点。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市区群山环抱,一水中流,秀美多姿。现为毕节地区行署、毕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毕节市又是一块美丽富绕的宝地,开发潜力较大。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经20年发展,毕节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随着毕节试验区城市化建设加快,毕节市“双百”城市呼之欲出,构筑大交通,促进大开放的

7、格局已成定局,贵州西部毗邻川滇的中心城市地位正在形成这些,都为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厚重而现代的文化优势毕节市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建县,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毕节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境内有古人类活动遗址、古战场、古摩崖、古城垣、古庄园、古道路,有纪念红军长征转战云、贵、川三省的革命活动基地,还是中共贵州第一党支部的发源地,是全省最早燃起革命火种的地方。市境内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共31处。有著名的倒天河风景旅游区、小河自然风

8、景旅游区、沔鱼河自然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等自然人文景区。围绕山水园林城市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建设除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外,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气息,为毕节市的文化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便利的开发利用优势毕节文化产业资源的存在形式和价值具有一定的转化为环境改善力,整体竞争力的商业盈利力的能力。规模宏大的“一河二园六路”、天河古城、“五古”等项目建设改善了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曾滋养了无数历代毕节文人诗心和激发灵感的“毕节八景”和经民意投选的“毕节新八景”等丰富的文化

9、底蕴可渗透转化为毕节的经济力;文化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其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可提升毕节城市创新能力,优良的区位市场空间,以毕节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可为毕节带来直接的商业利润。制约发展的因素经济相对落后,对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力较弱毕节市在贵州省专州所在地中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经济落后导致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相对闭塞总体吸引力和对外部市场的竞争力差,更不具备对远距离市场辐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落后导致本地文化需求能力低,区域内文化产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不利于境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不够毕节虽然是历

10、史文化资源富集市,却是文化产业贫困市,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几乎是空白。就文化资源开发而言,毕节现有的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但还缺乏旅游产品的特征,如影视作品龙腾乌蒙、雄关漫道中浓墨重彩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鸡鸣三省旧址”等,除了学者,军史专家外,对公众旅游的主体市场影响较小,有的文化古迹具有旅游价值,但尚未成为形象产品的吸引力,景点规模不够,文化含量较轻,游客驻足时间短,文化底蕴受载体形式的制约,尚未形成有力的旅游文化景区和品牌。文化产业缺乏长远规划,基础薄弱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随意性和盲目

11、性,没有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毕节市的文化产业种类虽然很多,但都是各自发展,没有形成统一长远规划,文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知名品牌,无法形成一定影响。文化企业效益不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财政税收的比重较低。2010年粗略估算,毕节市文化产业(含市境内地直文化产业)只占GDP的0.25%左右(纵观全球,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18%至25%,仅声像产品一项的创汇值就已经与航空航天业、电子业持平;日本娱乐业年产值已超过了其汽车工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文化产业只占到GDP的4%左右。)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政策与市场的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

12、业的发展。三、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对策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毕节市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注重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和经营模式创新,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做好红色旅游、园林生态城市、避暑休闲、民族风情等几篇文章,使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为:全面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以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以全国文化先进市和毕节试验区中心城市为依托,以资源整合、品牌提升、市场营销为手段,实施“改革创新、品牌支撑、产业融合、外向拓展”的“文化强市”战略。按照“传统文

13、化抓开发、先进文化抓弘扬、现代文化抓繁荣”的思路,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强文化产业大项目、大园区和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拓展文化市场,扩大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个市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行政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从现在的占全市GDP的0.25%上升到2%以上。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文化市场与国际接轨;现代文化设施完备、功能先进,达到现代化城市标准;全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文化程

14、度显著提高,社会和谐发展。(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1)加强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业已完成城市“一河二园六路”改造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天河古城”建设,实施倒天河第三期综合改造工程,完成“七区”(商业文化区、传统文化景区、民俗风情区、民族文化园、水文化景区、城市发展景、工业文明景区)建设;启动毕节市赤水河流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和阿市苗族彝族乡中寨村休闲避署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五古”建设,恢复重建“两庙”(陕西庙、城隍庙)、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建设和修缮工作,重建名人故居,打造具有毕节文化符号的仿古步行一条街,恢复具有毕节老城特点的石板老街、水东门等景

15、区景点。新区建设注入生态、园林、体育、旅游、文化广场等城市文化符号,配合行署完成毕节体育馆和毕节博物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市政府礼堂的演出功能;把我市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结合起来,建设数字图书馆,增强服务功能。(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继续抓好国家投资建设的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体制。以街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

16、农户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成文化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为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2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加快发展步伐 (1)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工作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以本地原创文化为重点,加强对区域特色文化、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艺术品进行继承创新,运用高科技传播手段,使传统文化以新的形态焕发新的活力。 (2)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文化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积极推动外资、民资、政策投资等多元化的主体投资文化建设。鼓励非文化单位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