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637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 发稿时间:2008-09-19 阅读次数:167 【打印】 【关闭】 【大 中 小】 编者按:9月18日在南京开幕的省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推进生态省建设进行专题协商讨论。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65份。在昨天下午的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通报了我省近几年生态省建设的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听取委员发言,有8位委员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 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陆桂华(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当前,我省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压力,需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在不断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过程中加以克服和解决。建议

2、:一是要深刻认识我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省的思想保障。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考核责任制。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从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构建生态省建设的共同责任机制。政府方面,要建立省、市、县三个层次的政府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信息公开与督促;完善财政激励机制。企业方面,要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与能源审计;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企业及区域之间引入清洁生产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居民方面,要重视城乡家庭节能减排;在社区建设中,注重建设中水回用、垃圾分类等设施。三是要合理调整“十一五”规划目标,使

3、其更加贴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节能领域加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减排领域加入氨氮排放量、总磷排放量;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方面,加入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投资方面,加入各地区的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门槛指标。四是要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快修订江苏省节约能源促进条例,尽快制定“十一五”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试行绿色GDP核算体系以及包括自然资本的新型人类社会财富评价体系。建立省、市、县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分析评价支持系统。五是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建立保障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资源环境产权保

4、障体系。进一步理顺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建立包括资源环境本身的价格、资源环境技术管理服务价格以及商品的资源环境价格于一体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深化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理顺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国率先建立较完备的生态补偿体系;设立专业补偿基金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或污染防治资金进行管理;表彰在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及科研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政府扶持作用 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徐雁(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为推动我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在基地建设方面,通过标准化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等手段,重点抓好生产基地建设。

5、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质粮工程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等,与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结合起来,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依托,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带动周边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在产品开发方面,加快产品开发,规范监督管理。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充分利用各地农业资源,发展有机食品,提高认证食品效益。突出抓好认定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在科技保障方面,加快新型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加快无公

6、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的制定,推动食品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强化科技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和农民实施生产全程管理,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在市场培育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实施精品品牌战略。大力推介和推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树立我省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公共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国内外贸易。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推进网上交易。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健康投资意愿,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生产、贸易和流通。在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环境质量和增

7、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计划、财政、农林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省、市、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作机构,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我省水系的保护和修复陶克中(代表民建江苏省委)我省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丰富的水资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由于各种原因,我省的水系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水系功能管理。合理确定水系的社会及自然服务功能,统筹发挥各水系的功能作用。根据水系的功能定位,科学制定开发保护规划,统筹协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需

8、求。严格水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功能管理,建立河湖水域和岸线占补平衡制度。二是科学保护、修复江河湖库,提升水系活力。建立水系健康指标体系,制定区域最低水面率等控制性指标,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治理内源污染,依据水系的环境容量实行排污总量限额管理,对污染和淤积严重的河湖,因地制宜组织生态清淤和湿地治污,着力提高河湖的生态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完善水系引排系统,促进水体流动,增加环境容量。三是加快第三引江通道的规划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格局,为沿海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抓紧研究规划沿海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尽快实施我省新辟第三引江通道的可行性论证,抓紧引江口门选择、输水线路勘查、

9、工程规模分析论证等工作。规划沿海水资源配置工程,并与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结合起来,与治理盐碱、风沙和防洪排涝结合起来,与加强沿海、近海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改善滩涂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四是整合管理、技术力量,建立水系保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我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关于水域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积极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和水资源保护责任体系建设。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科研成果,加强水系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的研究,为水系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推

10、进规划环评从源头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朱晓进(代表民进江苏省委)规划环评处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为使规划环评真正在生态省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对开展规划环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完善法规,理顺关系,出台规划环评的相关细则,明确规划环评的审批、监管和监督执行部门。进一步加强规划环评的强制性、规范性。尽快出台规划环评实施相关细则,明确可开展规划环评的单位资质,赋予环保部门审查、审批、监管、监督规划环评的职能。将规划环评作为规划审批的必需的前

11、置条件。三是保障规划环评经费。四是监察部门应积极介入,加强监察。对各规划编制单位的规划环评编制及实施情况进行监察。五是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政府部门要以适当方式及时公示规划环评信息,并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及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公众对所在区域规划发展的意见。六是提高规划环评的科技支撑力。规划环评涉及科技和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宏观和微观,既需要有专业知识又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重视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可成立规划环评专家委员会,研究、指导规划环评;完善相关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平台,建立全省共享数据库,引导全省的规划环评;建立相关专家库,聘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环评具体

12、规划的制定。对有资质做规划环评的单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控制空气污染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张大钧(代表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建议:第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空气污染。加快电厂、水泥厂等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实行在线监管。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污染转移,为我省走自主创新之路做好生态环境储备。第二,加强城市空气污染与健康监测,并做好空气污染预警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采取系统措施,加大空气与健康影响的监测和研究的投入。力争在我省十三个省辖市都建立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点,并将其列入我省公共卫生监测项目,重点加强苏南和沿江地区的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工作,做

13、好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二是建立我省空气污染预警体系。通过建立全省性的空气污染与健康监测点工作,加大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建立空气污染预警体系,逐步做到控制相关企业分时段排放,削减单位时间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三是着力加强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将空气污染与健康监测点工作与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相结合,建立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并对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的检测和治理加以重视,为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建立起系统的健康干预措施。第三,开展蓝天工程。一是加快改善我省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紧进行能源替代工作,使电能广泛应用于公共领域和消费领域。同时要积极调整电力能源

14、结构,加快建设天然气发电机组,更要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总结推广“垃圾电厂”经验,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厂项目和田湾核电站项目。在实现电力替代的同时争取减少二氧化硫、温室气体排放,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广太阳能、节能灯具的使用。二是完善我省空气污染预警系统。通过预警提醒,引起居民对空气质量的重视,自觉减少污染空气的行为;加大对居民个人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使居民个人也能在生活中注重节能减排。三是对水电等实施阶梯价格措施。在实行峰谷电价的基础上,也实行阶梯电价,引导居民节约用电。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速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杨德才(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生态

15、环境补偿及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方利益。建议由政府出面,在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方法及激励机制。一是完善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生态修复的配套政策及法规。在对相关文件清理完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我省有关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及生态修复的法规性文件。对现有相关政策进行梳理,逐步调整,统筹规划,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协调发展的相互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并对涉及矿区补偿领域的治理成本通过横向转移支付等形式进行区际间的合理分摊。二是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部门协作,组织有关单位深入研究,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

16、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和“政府主导,市场跟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进行生态补偿试点,按已经造成的损害和正在造成的损害分别确定征收生态补偿费的金额、征收方法、程序以及补偿资金的运用,并根据试行结果进一步完善,再逐步推行。三是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生态环境补偿筹资体系。在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同时,积极拓展生态环境补偿融资渠道,设立“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基金”,充分利用市场条件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完善对各种社会力量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国土资源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省和有关部委共建形式,在有关高校建立“苏北国土资源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平台”,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