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2389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有良好的表现。这使得家长和中学生承担起了非常重的心理压力,然而家长的压力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这就使得孩子的压力重上加重。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文: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当今社会竞

2、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家长忙碌着为孩子们打探各种课外班,学生们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家长和孩子都在恐惧着学习成绩的问题。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出去自由活动变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懵懂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未来社会却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与少

3、年的培育有直接关系。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学是学生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消除各种不良影响,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以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4、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55%的中学生存在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理想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心理问题。正确的心理指导可以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二, 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处在心理结构的最高层,它不仅影响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而且还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中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有一定的目的,前进有一定的方向,才不会沉缅于身边的琐事中,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周围事物,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防止心理

5、失常,矫正不良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大量的实践证明,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承认接受现实中的自我。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全面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把自己摆到适当的位置,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要不卑不亢,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适宜的估价。不仅全面认识自己,而且还要做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勇敢承认现实中的自我。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上的缺陷,父母的职业,所处的社会阶层、身世地位等,个人是无法选择的,甚至是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必须接受现实中的自我,扬长避短,然后创造理想的自我。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学把对于

6、挫折的抵抗能力称为“挫折耐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它是经过学习、训练获得的,和每个人的人格完整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耐挫力低,那么,经过几次挫折后,这个人的人格就可能失去完整性,甚至会分裂,有可能造成行为失常或产生心理疾病。培养、训练中学生的耐挫力,就要让他们经受适量的挫折经验,适当地去经风雨、见世面。挫折经验既不能过多、过强,使其失去信心,觉得无法承受,又不能过少、过弱,引不起足够重视和注意,敷衍了事的性格倾向。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人的心理不健康与情绪、情感的困扰有密切关系,教师应当教育中学生用理智驾驭情绪而不做情绪的俘虏。 三、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

7、问题:1,要重视对中学生的情绪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为他们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消除心理紧张和焦虑,使其保持愉快和稳定的情绪,促进情绪的正常发展并趋于成熟。2,合理的宣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隐藏一股力量,须对情绪加以释放,否则积蓄起来将有害于身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正常的情绪不能过多的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心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可向周围同学倾诉;与同学闹矛盾,要开诚布公与对方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受到委屈时,也可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得到安慰和同情,或者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消除心里郁结。情绪应当宣泄但必须合理,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3,对不良的情绪要适当控制。要意识到自己某些不

8、良情绪的存在及其原因,要找寻适当的途径克服或躲避,转移目标,三思而后行,使不良情绪缓解。4,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要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必须进行适当的脑力劳动训练,合理的营养和睡眠。中学生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和其它器官器官一样,必须经劳动锻炼,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必须遵循脑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的规律。首先,教育学生,生活要有规律,使一切活动都有节律进行,能量消耗最少,并能取得高效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作业量和难度,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注意改进学习方法,训练大脑的灵活性,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再次,脑力训练应当适度,如果负

9、担过重,要求过高,过度紧张,使精神系统高度兴奋,就会引起大脑过度疲劳,阻碍中学生神经系统正常健康发育。 5,要使中学生的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等。多食含维生素B的食物,可防止神经炎疾病,多吃含卵磷脂的食物有利于记忆。禁止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对神经活动有不良影响,并成为产生各种神经疾病的根源。中学生吸烟也极有害,烟内含尼古丁,能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89小时,睡眠充足能够保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各种肌肉系统充分休息,精力充沛,有利于心理健康。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引起神经系统疲倦,身体抵抗力下降,

10、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也影响心理健康,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与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教授丁赞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教师要教育中学生尊敬父母、师长,主动与人交往,学会与他人相处,把自己至于集体中;不要因看不起人,寡交,与人疏远;对人要热情、诚恳、宽容;要关心、帮助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作自我批评,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对身体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缺少思想准备,会产生异常心理。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异常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容貌,往往把一些正常现象误认为是

11、反常而惊慌失措。关心异性,对异性有特殊的好感和好奇,对描写爱情的电影、小说等开始感兴趣,个别中学生产生早恋,产生性冲动,并以不正常的方式满足性的要求,养成不良习惯,由此引起罪恶感而烦恼不安。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应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学校通过生理卫生课对学生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也可请医生专家,对男女学生分别进行专题报告,专门解答中学生最关心的性问题,以科学态度认识自己和异性。要通过各种有意义活动分散他们对性的注意力,并注意锻炼意志。要鼓励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指导他们在异性接触中自尊、自爱。要给他们将早恋

12、的危害,使之有理智、有道德观念。只要善于引导,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总之,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是一名人民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向正常方向发展,才能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等良好性格,才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注释:李晓文 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第1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0 刘益民等 心理学第47页 科学出版社 2000.3 通过集中整顿,实现软弱涣散支部班子配齐配强、能组织带

13、领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