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90146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江苏省扬州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2009.1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10页,包含第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卷交给监考老师。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第卷上。3 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第II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2、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4 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你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图12008年12月1日傍晚,天空出现了“双星伴月”天象奇观,金星、木星这对夜空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读图1,完成12题。1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木星是月球的卫星 B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2下列天体系统

3、中,不包含组成“笑脸”天体的是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B能为地壳运动提供能量C是能量大而集中的能源 D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4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很快ABCD5图2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 图2图3图3中太阳光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67题。6当晨昏线处在CD

4、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7当晨昏线从CD移向AB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C地球公转速度始终不变 D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扬州地处32N,四季分明。图4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图4黄赤交角的存在甲丙乙四季更替8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9扬州四季分明的原因是地处中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

5、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A B C D图5 3月1日3月17日气温折线图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5是2008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折线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图中ww w.ks 5u.co m最高气温表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表示一天中最低气温。17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16日 B10日 C12日 D17日11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12造成初w ww.ks 5u.c om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层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多云,地面辐射弱,使近地面

6、气温比无云时低B夜晚多云,地面辐射强,使近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C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使近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D夜晚多云,云层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近地面气温比无云时低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图6是“三圈环流简图”,读图完成1315题。1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图6A是极地高气压带 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是盛行西风带 D为中纬多雨带14赤道地区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A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汽含量小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 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15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

7、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氢气球借助的是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1617题。项目1月气温()1月降水量(mm)7月气温()7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数值1.13225519582616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17图7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图7ACBD18有关该地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河流夏季水量丰富,冬季河水结冰图8是某锋面系统移动示意图,该锋面将要经过北

8、京。读图完成1920题。19北京处在图中甲位置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图8A天气晴朗温暖,气压较高B天气晴朗温暖,气压较低C天气阴雨寒冷,气压较高D天气阴雨寒冷,气压较低20北京处在图中丁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正过境,北京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图9B暖锋正过境,北京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C冷锋已过境,北京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暖锋已过境,北京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21图9是“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A B C D图10是某地区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224题。22图10中表示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

9、蚀作用图10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23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A大理岩 B板岩C花岗岩 D石灰岩2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为沉积岩25有关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发使水变成水蒸气,是水从其它圈层进入大气圈的主要途径B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的冰川,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C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不改变地表形态D降水一旦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就不会参与下一轮水循环26“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

10、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A B C D广西西部有个乐业县,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专家最近证实,在巴马瑶自治县境内发现了两个超大级别的天坑(号龙天坑和交乐天坑)。记者下天坑踏勘时,但见地下水从乱石堆中汩汩流出,进小湖后浸入地下,不知去向。据此完成27-28题。27乐业县天坑群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陨石坑B地壳运动,断裂下陷C人工开山取石D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造成的28对“地下水从乱石中汩汩流出,进小湖后浸入地下,不知去向”理解正确的是A小湖里的水浸

11、入地下不知去向,水仍在当地地下土壤中B水汇入地下暗河,不知流向何方C地下不可能再有地下河流存在D该地区水已和喀斯特作用无关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原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930题。29下列古诗与所对应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喀斯特地貌B.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山地垂直地带性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南的梅雨天气D.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冬冷夏热,全年多雨30“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规律 B地域分异规律 C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12、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请你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图11图11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示意图”,读图完成3132题。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B图中角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3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同一地点无四季更替C无大气环流现象D全球全年无昼夜交替33小庄在登山过程中感觉到愈来愈冷,且由于山上空气稀薄,而感到呼吸不畅。图12中的哪两条线可以解释上述现象高

13、高高度低气温甲乙高气压高高度低丙丁图12A.甲 B.乙 C.丙 D.丁图13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图1334图中处谷地的成因是A背斜成谷 B向斜成谷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35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宜开凿隧道 B处宜建水库C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36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周期适中。37今天与本学期开学时相比,地球公转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