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48775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砂石常规试验手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验手册 2011.11实验项目 砂 筛分析执行标准 实验 JGJ52-2006、试验筛 GB/T6003.1、GB/T6003.2注意事项1 当试样含泥量超过 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后,在进行试验2 如无摇筛机,可改为手筛设备仪器:1.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mm、5mm、2.5mm、1.25mm、630m、315m、160m 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 摇筛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浅盘、软、硬、毛刷等一、试样制备: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公称粒径不应大于 1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 10m

2、m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 550g 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 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二、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 500g(特细砂可称 250g) ,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在上、小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 5mm 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固紧,筛分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余量不超过试样总重量的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余全部筛完为止。2.试样在各只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

3、按式计算得出的剩余量,否则应将该筛上的筛余量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式 m t=Ad300 mt某一筛上的剩余量(g)d筛孔边长(mm)A筛的面积(mm 2)3.称取各筛筛余质量(精确至 1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 1%。三、结果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 ,精确至 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 ,精确至 0.1%3.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判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 0.1%4.砂的细度模数应

4、该下式计算,精确至 0.01:f= ( 2 3 4 5 6)5 1100- 1f砂的细度模数; 1 2 3 4 5 6分别为公称直径5.0mm、2.5mm、1.25mm、630m、315m、160m 的方孔筛的累计筛余。5.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 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0.2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试验手册 2011.11实验项目 砂 表观密度(标准法)执行标准 JGJ52-2006注意事项在砂表观密度试验中应注意和控制水温,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 1525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 2h 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设备仪器:1. 天平

5、-称量1000g,感量1g2. 容量瓶-容量500ml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 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一、试样制备:经缩分后不少于 650g 的样品装入浅盘,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令却至室温。二、试验步骤:1.称取称取烘干试样 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然后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平齐,在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M1) 。3.倒数容量瓶中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壁洗净,在向瓶内加入与步骤 2 水温相差不超过 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

6、塞,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M2)三、结果计算:精确至 10kg/m3 =M0/(M0+M2-M1)-at1000式中: 表观密度(kg/m 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M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at水温对砂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 15 16 17 18 19 20at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水温 21 22 23 24 25 -at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试验手册 2

7、011.11实验项目 砂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执行标准 JGJ52-2006注意事项容量桶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桶桶口不应超过 50mm设备仪器:1. 称 -称量 5kg,感量 5g2. 容量桶-金属制,圆柱形,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容积 1L,底厚 5mm3. 漏斗或铝制料勺4.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 直尺、浅盘 容量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桶,用玻璃板沿桶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桶外壁水分,然后称其质量,用下式计算:V容量桶容积(L)m1容量桶和玻璃板质量(kg)m2容量桶、水和玻璃板的总质量一、试样制备:1.先用公称直径 5mm 的筛

8、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试样不少于 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令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若有结块,应在该试验前捏碎。二、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料斗或铝制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桶(容量桶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桶桶口不应超过 50mm) ,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桶桶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桶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桶,装完一层后在桶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10mm 的钢筋,将桶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下,然后在装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桶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

9、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第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桶桶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桶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三、计算结果: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精确至 10kg/m3,空隙率精确至 1%。1.堆积密度、紧密密度2.空隙率:试验手册 2011.11(kg)实验项目 砂 含水率(标准法)执行标准 JGJ52-2006注意事项含水率试验来样要即可试验,如需稍后试验,应将来样密封,待测。试验手册 2011.11设备仪器: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 1g3. 容器如浅盘等一、试样制备:送样或现场取样,规定最少 1000g,建议取

10、 2000g 左右。二、试验步骤: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 500g 试样两份,分别装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样品和容器的总质重(m2) ,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 。三、计算结果:精确至 1%实验项目 砂 含泥量(标准法)执行标准 JGJ52-2006 注意事项1.冲洗时应注意避免颗粒流失。2.试验后对方孔筛进行晾晒,防止锈蚀(禁止烘烤) 。3.本方法只适用于粗砂、中砂、细砂。特细砂用(虹吸管法)试验手册 2011.11设备仪器: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 1g2.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

11、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 80m及 1.25mm 的方孔筛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浅盘等一、试样制备:样品缩分至 1100g,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 400g 的试样两份备用。二、试验步骤: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搅拌后,浸泡 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容与水中,缓缓的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1.25mm、80m 的方孔套筛上(1.25mm 筛在上) ,滤去小于 80m 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

12、上述过程,直到桶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80m 的筛放于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出小于 80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的剩余颗粒和容器中以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三、计算结果:精确至 0.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 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实验项目 砂 泥块含量执行标准 JGJ52-2006注意事项试验手册 2011.11设备仪器: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 1g2.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 630m及 1.25mm

13、 的方孔筛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浅盘等一、试样制备:将样品缩分至 5000g,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 1.25mm 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小于 400g 分为两份备用,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二、试验步骤:1.称取试样约 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 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 630m 的方孔筛上,用谁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2.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的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三、计算结果:精确至 0.1%实验项目 碎石、

14、卵石 筛分析执行标准 试验 JGJ52-2006,方孔筛 GB/T6003.2注意事项当筛余试样的颗粒粒径比公称粒径大 20mm 以上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拨动试样。试验手册 2011.11设备仪器:1. 试验筛 -公称直径100mm、80mm、63mm、50mm、40mm、31.5mm、25mm、20mm、16mm、10mm、5mm、2.5mm 的方孔筛及筛底和盖各一只2. 天平和称天平的称量 5kg,感量 5g,称的称量20kg,感量 20g3.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 浅盘。一、试样制备:试验前应将试样缩分至下表中所规定的最少质量,并烘干或风干后备用。公称粒径(mm)

15、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试样最少质量kg 2.0 3.2 4.0 5.0 6.3 8.0 12.6 16.0二、试验步骤:1.按表中规定称取试样。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的筛余层厚度大于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筛上的试样分成两份,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3.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 0.1%,各筛的分计筛余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 1%。三、计算结果: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分计筛余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 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

16、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的百分率之和)精确至 1%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实验项目 碎石、卵石 表观密度(简易法)执行标准 试验 JGJ52-2006注意事项1. 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 1525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 2h 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2.本方法不宜测试最大公称粒径超过 40mm 的石子。试验手册 2011.11设备仪器: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 称的称量20kg,感量 20g3. 广口瓶容量1000L,磨口,并带玻璃片4. 试验筛公称直径为 5mm 的方孔筛一只5. 毛巾、刷子等一、试样制备:试验前,筛除公称粒径为 5mm 一下的颗粒,缩分至略大于表中规定量的两倍。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公称粒径(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