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介绍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486112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介绍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书信介绍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书信介绍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书信介绍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书信介绍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信介绍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介绍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信介绍范文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在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交流方式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

2、、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

3、、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古今含义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晋书陆机传:“我家绝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 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

4、臣累遣书信唤法亮渡乞白服相见”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2、指信札 唐王驾古意诗:“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冰心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手书、家信、使函、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 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

5、有重视、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 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 “暴章”即揭露“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 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

6、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家信 家信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 “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

7、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

8、: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

9、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 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

10、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

11、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 “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宋代诗人刘克庄和仲弟二绝诗)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 书信函 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 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就是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书邮:宋代范成大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书呈: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书记:书

12、记现代多指政党或团体中各级组织负责人但在古时多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或书信、文字等宋代人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向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八行、八行书:古时信笺每页多为八行所以称书信为“八行”或“八行书”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北齐人邢邰齐韦道逊晚春宴诗囚:“谁能干里外独寄八行书” 书筒:书筒本指藏书信的邮筒被用来代指书信如宋代人赵蕃呈季承诗云:“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书题:“题”也作书牍讲释名释书契说:“书牍称题”所以书题就是书信如南史周山图传:“(周山图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缺长” 书子:这是书信的口头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

13、子” 青鸟书: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中说三危之山上住着三只青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西王母取食和送信艺文类聚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上(指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后人就称信使为“青鸟”或“青鸟使”书信为“青鸟书”如王实甫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恹恹懒去傍妆台”李商隐更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名句 函 函: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书也叫一函后来就用函指书信如晋代傅玄傅于:“(曹操)授晔(即刘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耳” 函片:也指信件如孙中山致王子匡函:“得读致蘅

14、兄函片敬悉一切” 信函、函书、书函:这三个书信别称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简札族柬 简:本指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板竹片叫简木板叫札或牍统称为简这些都用作书信的称呼后来书写材料虽有变化而这些称呼却沿用下来如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此外还有“信简”、“书简”、“简书”、“简牍”、“简札”、“简贴”、“手简”、“手毕”、“书牍”、“竿牍”、“函牍”、“信札”、“函札”、“书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书信的称呼 信简:柯岩奇异的书简:“因此我就养成了这种爱好:读信读自己以及社会允许我读的一切信简” 简书、书简:此二者泛指文书、信札如萧乾的未带地图的女人:“有从延安或从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简牍:如鲁迅致李秉中信:“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不善简牍不能做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