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85925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集汉晋以来职官制度之大成,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的朝代是 ( )A隋 B唐C宋 D明2唐代主管官员的考课的是 ( )A尚书令 B枢密院c吏部 D礼部3唐中晚期后,成为与政事堂并列并在权力上超过政事堂的新机构是 ( )A尚书省 B枢密院C翰林院 D中书省4唐中期后,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诏权,改变了过去一切诏书由( )制作的方式A尚书令 B门下侍郎c中书侍郎 D中书舍人5唐九寺五监中与刑部职掌相关的是 ( )A卫尉寺 B太仆寺c大理寺 D宗正寺6唐代设置了作为监察区的( )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A道 B州C路 D行省7唐代的刺史

2、是( )A中央派出的监察官 B郡县长官c州的长官 D道的长官8唐中期以后,周边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起小王国,其中基本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而略有改动的是 ( )A突厥 B回纥C南诏 D渤海9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形成于 (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10颁布重大行政命令,用黄麻纸书写的诏书称 ( )A册书 B制书C敕 D诰11唐代的行政执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有严格的法规上的规定,其中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是 ( )A律 B令C格 D式 、12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互通信息的文书称 ( )A符 B刺C移 D关1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是 ( )A荐举

3、 B.征辟C进入幕府 D科举14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 ( )A西汉 B东汉c隋朝 D唐朝15唐六典规定选士权属于 ( )A户部 B吏部c工部 D礼部16唐代御史台下没有设立的机构是( )A贡院 B台院B殿院 D察院17隋唐时期,主管文教事务的机构是( )A光禄寺 B太常寺C少府监 D国子监18唐代地方行政的中坚是( )A州 B府C郡 D道19隋代规定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的品级是 ( )A五品以上 B六品以上C七品以上 D八品以上20、唐代科举中由武则天增设的考试程序是 ( )A武举 B州试C会试 D省试21唐代科举中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是( )A制科 B常科B荐举 D察举22流外入流是指在各

4、级政府机构办事的吏员人仕的一种方式,吏员的品级在 ( )A九品以下 B八品以下C七品以下 D六品以下23形成二省执要、尚书奉行体制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C. 宋 D.明24唐代由中书舍人所制诏书称为 ( )A内制 B外制C中书制 D舍人制二、多项选择题1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标准有( )A身(体貌丰伟) B言(言辞大方) c书(书法工整) D血(血统高贵) E判(判词通顺)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有( )A科举 B门荫 C行伍 D流外人流 E进入幕府3隋代中央监察机构有A御史台 B肃政台 C谒者台 D宪台 E司隶台4三司会审的三司是( )A吏部 B刑部 c大理寺 D太常寺 E御史台5唐代决

5、策文书的种类有( )A册书 B制书 C敕 D律 E令6唐代行政运行的规范性规定形式有( )A律 B令 C,格 D式 E关7唐代依汉代西域都护之例,所设的都护府有( )A安西 B安北 C单于 D安东 E安南8唐中期以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小王国实行可汗制的有( )A突厥 B南诏 C吐番 D回纥 E东方渤海9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对口指挥尚书六部的机构有 ( )A吏房 B枢机房 C兵房 D户房 E刑房10在唐的九寺五监中,与礼部职掌相关的有 ( )A宗正寺 B太常寺 C光禄寺 D鸿胪寺 E国子监11隋唐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行政管理机关有( )A都护府 B羁縻州 C羁縻府 D属国 E侨州

6、12唐代科举中进士科考试内容有( )A贴经 B诗赋 C时务策 D经义 E明经13唐代御史台下设( )A台院 B殿院 C察院 D法院 E谏院14唐代科举中常科考生的来源有( )A生徒 B乡贡 C举人 D舍人 E官人三、名词解释1科举制2政事堂3节度使4羁縻府州5翰林院四、简答题1简述六部与九寺五监之间既分工又制衡的关系。2简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内容。3简述唐代御史台三院名称及其职能。4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的政事堂在体制上有何不同?5隋文帝对中央行政体制作了哪些调整?五、论述题1试析唐代的差遣任职法。2试析隋唐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同步练习(一)参考答案一、单项

7、选择题1A 2C 3B 4D 5C 6A 7C 8D 9B 10B 11C 12C 13D 14C 15D 16A 17D 18A 19A 20、A 21A 22A 23B 24B二、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DE 3ACE 4BCE 5ABC 6ABCD 7ABCDE 8AD 9ABCDE 10ABCDE 11ABCD 12ABC 13ABC 14AB三、名词解释1科举制: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年闾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科举本意指分科举拔人才,士人可不必经过荐举而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由国家择优录取。唐代科举包括常课和制课两大类。常科每年分科举行一次,科目有50余种,主要是

8、明经、进士两科。制科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制科不定期举行。科举考试一般经过两道考试程序,先是州考,再是礼部主持的省试,武则天时又加上殿试。唐代待选士人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也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科举制度自正式确立后,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选官制度中的主要内容。 2政事堂:是宰相议事之所。唐太宗为压抑尚书省地位,将宰相议事场所迁往门下省,并改为此名,后又迁往中书省。唐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唐中晚期后,枢密院权力上升,政事堂成为奉行机构。 3节度使:最初为边区的军事长官

9、,职权以领军为主,并无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也无固定辖区。安史之乱后,战火延及内地,地方政务依仗军权而推行,节度使遂掌握地方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节度使职位或传子世袭,或委部下充任,中央政府无权过问。节度使仅设于边地以及内地重要州郡,并未在全国普遍设置。节度使导致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4羁縻府州:是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皆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羁縻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受边境都督和各都护府的统领。5翰林院:唐高宗之时,为分宰相之权,出现了北门学士的设置,皇帝选择一些有文才的人让他们参与

10、政事。武则天时,新的秘书人员移至宫中,直接承命奏复。到唐玄宗时,设置“翰林待诏”,后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诏权,时称“内相”。翰林学士享有制诏权,使中书门下成为奉行内制的执行机构。四、简答题 1隋唐中央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从分工上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掌具体事务,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从制衡上看,六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关系。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又无政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

11、指示,在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看法时,可直接上奏请示皇帝,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 2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要求地方集权于中央,建立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在中国古代,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是逐步实现的,隋唐时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隋唐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变革为州(郡)县二级体制,随后又在州(郡)县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其次,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自主权,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将官吏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自主权则大为缩小。 3唐代御史台以御史大夫和御史

12、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台院是御史台办公机构,设侍御史六人,掌纠弹百官,地位十分显赫。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朝仪纠察,即纠察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维护朝仪秩序和尊严。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人,其职掌为分察和分巡两项。4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政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屠宰相位。这些宰相均上午在朝堂议政,下午回本署办公。中书门下政事堂则不同,凡挂“同三品”或“同平章事”者均为专职宰相,不再在议政之后回本署办公。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公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第三,中书门下体制下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与集中两种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