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85655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一、选择题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3.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

2、社会4.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二、辨析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三、论述题1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进行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制度选择?2怎样看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3怎样看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正确性?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的正式文件里是怎样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的?四、材料分析题 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

4、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ACD5.ABCD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

5、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关联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回答本题,关键在于讲清两者的历史的承继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具体要讲清三点:一是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历史的产物;二是两者各自的目的与意义;三是两者的历史承继关系。2.答案要点: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近代中国是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三、论述题答案要点:1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世界历史上看,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十月革

7、命前,俄国是欧洲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第二,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看,第一种选择即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图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2主要从以下四个方

8、面进行分析:第一,中国应当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的。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讲过,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我们列举了三个方面的事实:一是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二是开始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

9、主义轨道;三是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三,经过“三反”和“五反”以后,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促使党中央领导人进一步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问题。教材中列举了三个材料。第一个材料,毛泽东在1952年6月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中共中央正是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而改变原先的设想的。第二个材料,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第三个材料,是刘少奇1954年9月15日在关于中华人民

10、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的一段论述。他说:“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相反的生产关系,在一个国家里面互不干扰地平行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是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第四,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体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以工业为例,1949年到19

11、52年,国营经济从342上升到56,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34。这种变化,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正是基于以上情况,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说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我们还必须注意当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在当时都是具备的。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

12、方向发展。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苏联能够提供真正有效的大规模援助。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中国在当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是客观发展的历史必然,既具备了比较充分的客观条件,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衷心拥护,而不是少数人头脑中的产物,更不是所谓个人意志的产物。3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总体来说,

13、这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努力结合中国国情的产物,同时也是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总体上说是正确的,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为什么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我们自己的独创呢?体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上。不仅实现了赎买,而且实行了公私合营;不仅实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而且肯定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使我们的公有制既有全民的,也有集体的;强调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体现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14、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等。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看到,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尽管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是我们前进的基础,但是,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可能一下就很完备,很成熟。以此为起点,进一步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根本性任务。正如邓小平所说,完成这个历史任务,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在这个阶段,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不是“大跃进”,不是“文化大革命”,而是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首先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的基础上,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其根本目的,不是要放弃社会主

16、义制度,而是要更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在党中央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后,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文献里一直给予充分的肯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