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482366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俞国良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摘 要 本研究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两种情况,通过对 51 名小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模糊情景还是意义清晰情景,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在对权威社会情景进行编码时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不良儿童的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在模糊同伴情景下,学习不良儿童的反应数量显著多于一般儿童,其消极或侵犯性的反应也多于一般儿童。关键词: 学习不良 社会性发展 信息加工1 问题提出 学习不良儿童不仅是学业

2、成绩落后、存在认知障碍,而且伴有社会性发展不良。随着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深入,不能只停留于描述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征,更需要揭示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即从信息加工过程的模式来理解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些研究者提出过不同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理论,其中当以 Dodge 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最具影响力。Dodge 认为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包括编码、解释、搜寻反应、反应评估和执行反应五个步骤 1,人们籍此做了很多研究。如 Dodge 在自己的一项研究 2 中发现,儿童对刺激线索的编码和解释能力落后,是导致其行为问题和社交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Crick 等人对攻击性儿童的研究 3

3、,表明对他人意图的不同归因和对行为计划的不同估价,会导致儿童采取不同性质的攻击行为。Harrist 等人 4 还进一步研究了儿童早期社交退缩中的亚类型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并发现他们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是有差异的。有研究指出,不仅主体的各种特征会影响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对象信息资源的特征,如社会刺激的性质不同、情景中可资利用信息量的多少,也会产生影响,例如 Reich 等人 5和 Egan 等人 6的研究。由此可见,社会信息加工与社会能力、社会行为、社交地位有密切关系,但是这些源于一般儿童的结论能否被推广到学习不良儿童身上呢?既然研究表明社会信息加工是一个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那么学习不良儿

4、童是否会在社会信息加工的某个或某几个阶段存在问题?以往已有研究者采用 Dodge 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只是就社会信息加工的某个阶段或与其它方面的联系进行了考察。本研究将从更加整合的角度,来探讨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具体特点。2 研究方法21 被试本研究的被试选自某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其中学习不良儿童 25 人,一般儿童 26人,共 51 人。选择学习不良儿童的标准 7为:第一、运用标准分比较法作为选择学习不良儿童的定量方法。首先,对全体学生施以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本研究采用适合于团体的 CRT 瑞文智

5、力测验,并以最近一次期末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70258)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研究项目资助。试的语文、数学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结果。然后,将智力测验和学习成绩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比较二者的差异,公式 8为:Zdif = (Zx Zy) / (1 rxx ) + (1 ryy )其中 Zx、Zy 分别是智力和学绩的标准分,rxx、ryy 是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的信度。如果 Zdif 的值大于 Z0.10 = 1.28,则推断为学习不良 7。第二、运用临床诊断法作为选择学习不良儿童的定性方法。让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习不良的定义进行学业成绩、品德操行诸方面的综合评定,指出

6、班级内哪些学生属于学习不良儿童。第三、除同时满足以上两条标准外,还要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排除智力落后(IQ 130 )两种情况;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一般儿童的选择方法是在挑出学习不良儿童后,按相同人数匹配在班级内随机选取。2.2 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采用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比较研究的思路,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为结构性访谈。具体如下: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1、加入同伴群体。主角儿童提出与同伴群体一起进行游戏或活动,结果被拒绝。2、同伴激惹情景。主角儿童被同伴激惹或挑衅。3、权威指导情景。主角儿童被有权威的成人要求从事令人不愉快的行为。每类情景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模糊情景,一

7、是意义清晰情景,之所以区分这两种情景,目的是控制信息资源的不同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以区分在信息资源充分(意义清晰情景)和不充分(模糊情景)时,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这些情景以主试展示图片和简要叙述图片中故事的方式呈现。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有:CRT 瑞文智力测验及专用答题纸;最近一次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成绩;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访谈提纲和评分表;小型录音机及其他辅助材料。2.3 研究程序第一、编制访谈提纲和编码表。针对每组图片与故事的问题及编码方法如下:1、询问被试“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生了什么事?”或“你告诉我这个故事共说了哪些内容?” 。该问题是考察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儿童对社会性刺激进行编码的全面

8、性和准确性。每个故事一般包括两个人物和他们各自的行为,二者构成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在的环境(时间、地点)等 6 个要素,说对一个得 1 分。如果被试在利用主试提供故事信息的基础上,又注意观察了图片的信息,且描述得非常准确,得 7 分。2、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划分为模糊情景和意义清晰情景。在模糊情景中,分别问被试:“为什么他的同学只是自己玩,而没邀请他一起玩?” , “为什么他的同学又吵又闹?” , “为什么放学后,老师还让他帮着干活?” 。在意义清晰情景中,问:“故事中的其他儿童(成人)是有意还是无意?”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些问题旨在考察社会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儿童如何解释故事中同伴或成人的意图

9、。从善意恶意角度这些意图可分为:(1)善意(2)恶意(3)其他。记录儿童在六类情景下选择各种意图的频次。 3、 询问被试“请告诉我,你认为图片和故事中这个儿童处理这种情况时,可能采取的所有方式。还有别的吗?”该问题考察社会信息加工的第三阶段反应计划的生成。记录儿童所产生的反应数量。4、问题一:“如果你那样做,其他同伴(或成人)会喜欢你吗?”这个问题考察的是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第四阶段反应评估中的人际效能感维度,即采用某种反应策略可能被别人喜欢的程度。问题二:(1)对于进入同伴群体的情景,问“如果你那样做,其他同伴让你跟他们一起玩吗?” (2)对于激惹情景,问:“如果你那样做,其他儿童会停止干扰你

10、吗?” (3)对于权威情景,问:“如果你那样做,老师(家长)会取消对你的惩罚吗?”问题二考察反应评估中的工具效能感维度,即反应策略作为工具本身的有效性。这两个问题都是考察儿童对自己反应计划的评估。5、要求儿童进行角色扮演,做出一种有能力的反应。访谈者对其行为表现进行 5 级评分,标准是口头语言的一致性、目光接触情况、表现的流畅性。这个步骤是考察社会信息加工的第五阶段反应执行。第二、施测 CRT 瑞文智力测验 , 查阅学生成绩档案,选取最近一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结果;访谈每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他们根据学习不良的操作定义确定学习不良儿童。第三、培训主试。主试均为具有一定访谈经验的

11、四名发展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访谈提纲等方式进行培训。第四、正式实验和访谈。在安静的场所对儿童进行个别实验和访谈。每个儿童大约需30 分钟,主试对访谈全程进行录音,并记录访谈过程中所观察到被试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在实验和访谈过程中,主试不知道哪些是学习不良儿童,哪些是一般儿童。第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统计分析。由两个研究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独立编码,最后利用 SPSS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3 结果分析本研究分别在 5 个连续的社会信息加工阶段上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加工机制。由于本研究的编码结果是等距的测量数据,只有意图判断一项是计数数据,因此可用皮尔

12、逊相关来考察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在各个情景的编码、反应产生、反应评价、反应执行维度上,两者的皮尔逊相关在 0.613 和 0.955 之间;而在解释维度上,由于只需评分者对被试的报告做频次记录,两者基本一致。3.1 六类情景下的社会信息加工表 1 六类情景下社会信息加工的相关 社会信息加工 rm1m2 rm1m3 rm2m3 rq1q2 rq1q3 rq2q3 rm1q1 rm2q2 rm3q3编 码 0.42 0.47 0.45 0.52 0.45 0.57 0.41 0.38 0.40 反应数目 0.35 0.27 0.11 0.40 0.24 0.37 0.24 0.22 -0.13 工具

13、效能感 0.34 0.24 0.05 0.20 0.09 0.08 0.53 0.07 0.27人际效能感 0.35 -0.06 0.38 0.41 0.20 0.17 0.22 0.24 0.25 执行水平 0.63 0.65 0.63 0.55 0.47 0.56 0.37 0.51 0.64注: 表示 p0.05 表示 p0.01,m1,m2,m3,q1,q2,q3 分别代表模糊同伴加入情景,模糊同伴激惹情景、模糊权威要求情景、清晰同伴加入情景、清晰同伴激惹情景、清晰权威要求情景,以下同。本研究共设置了六类情景来考察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阶段,其中各类情景与社会信息加工四个阶段之间的相关如表

14、 1 所示。由表 1 可见,在编码和执行水平这两个阶段上,各类情景与之的相关都很显著,这说明就儿童的社会信息过程而言,编码和执行水平阶段与其他阶段相比,在儿童社会信息加工中更为重要;而在不同的社会信息加工阶段中,只有模糊同伴加入情景和同伴激惹情景的相关,以及清晰同伴加入情景和同伴激惹情景与之的相关是显著的(见表 1 中的 rm1m2 和 rq1q2) ,而其他的各类情景与之相关不显著,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不同的信息资源,会影响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表 2 六类情景下儿童选择各种人物意图的频次比较对人物意图的判断 m1 m2 m3 总计 q1 q2 q3 总计善意 12 9 38 59 0 1 20 21恶意 17 26 4 47 49 47 21 117 其他 22 16 9 47 2 3 10 15 总计 51 51 51 153 51 51 51 153 表 2 反映了儿童在不同情景下,他们选择图片和故事中同伴或成人意图的频次,说明不同情景下儿童对社会线索的解释有所不同,我们进一步用卡方分析检验各情景下儿童对人物意图判断的差异,结果发现,同伴加入情景和同伴激惹情景之间具有一致性,而这两类情景和权威情景之间差异显著(模糊情景下 x2=47.1,p0.005;清晰情景下x2=5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