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733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14课驿路梨花第一学时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

2、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

3、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4背景资料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自学导航1、 读课文,把你所发现的生字词整理下来。2、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4、。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2、 再读课文,(1)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 。明确:(写作手法)(2)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3)、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a bc4、想象创新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

5、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教师举例: 小写作:当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自主反思(我的疑惑,我的收获)chung( )疤 震悚( ) ji( )问 惶急( )惧dn( ) 惊骇( ) 孤shung( ) 粗拙( ) zhu骂( )掳走(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3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书的摸样

6、,到现在还在眼前( )4选词填空。自主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我想我_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_不放炮,_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也、又、更)5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6、“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

7、 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8、语文综合运用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

8、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班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10 老王目的要求:1、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 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

9、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方法:合作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

10、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人力车夫 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明确:人力车夫。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歌曲导入 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二、知识积累

11、1、作家作品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没读过?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们,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2、基础积累3、背景介绍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

12、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三、信息筛选 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明确: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引导学生看课文中2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 明确:也“苦”: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提问: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明确:1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善良3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善。 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 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4关心老王的生活。四、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第二课时课型:练习。方法:讨论。过程:一、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