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709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结论。导语设计古诗引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有谁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生:(叙说故事。)他这种找的方法是错的。师:怎么错了?生:因为船在移动,他刻的记号根本就没用。师:这就说明这个求剑的楚国人一点都不聪明。今天我们要的文章也是关于在水里找东西的故事,不过呢,在这个故事中因为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找到了丢失的东西。而且,写这个故事的人

2、是古代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出示课题)目标导学一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谈对纪昀的了解。2.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3.听朗读录音,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4.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圮(p)募(m)棹(zho)柿(fi)湮(yn)没 啮(ni)齿 溯(

3、s)流 欤(y) 曳(y) 铁钯(p) 臆(y)断根据学生质疑,指出疑难词语解释,疏通课文。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二石兽并沉焉 ( 并:一起 )阅十余岁( 阅:经历 )盖石性坚重( 盖:句首发语词 )但知其一 ( 但:只 )是非木杮 ( 是:代词,这 )求之下流,固颠( 固:副词,本来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 成为)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是) 一老河兵闻之 (之: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 其反激之力 (之:结构助词,的)重点句子翻译。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

4、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尔辈不能究物理。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指出通假字曳铁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不亦颠乎 (“颠”同“癫”,疯狂)5.通过预习,你知道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吗?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一) 读懂一个故事:师生再读课文。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沧州南一个寺庙里。山门塌了,两个石兽一起倒入河中。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寻找石兽?(多媒体出示图表)明确: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3.寺僧找了几次?寻找的地点和结果是怎样的?原文中的两个词是?明确:两次,寺僧在原地和下游找石兽,结果没找到

5、。不可得,无迹4.从文中我们知道,寺僧找了两次,范围十多里,可见寺僧有着怎样的精神?明确:执著。5讲学家说要在哪里找?找到了没有?原文是?明确:湮于沙上。讲学家在原地沙下找,没找到。6.文中直接告诉我们结果没有?明确:没有,是从后文老河兵的话中得知的。7.讲学家认为寺僧之所以不能找到石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尔辈不能究物理。8.最后老河兵找到了石兽,他在哪找到的?明确:河的上游。果得于数里外。9.他们各自寻找的理由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图表)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图表。10. 文中提到哪些人的几次笑?(多媒体出示图片)明确:两次。讲学家和老河兵。11.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为什么要笑?老

6、河兵的笑呢?明确:讲学家的笑是嘲笑,是自以为是的骄傲的笑。老河兵经验丰富,他笑讲学家不懂装懂。(二)小活动:谁能把老河兵说的话演示给大家看?一男生上讲台演示、讲解。师: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胸有成竹、淡定包容的笑。 语言文字是很感性的东西,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情感就必须有什么样的声音。你们能用声音表达对这两种笑的内容的理解吗?小组合作,交流揣摩一下。生朗读交流。师生一起评论。然后再次朗读老河兵的话。三拓展深思思考:刚才老河兵用语言告诉了我们石兽之所以会自己走到上流去的原因,同学们能不能图画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指导学生画图示意。展示优秀的示意图。也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最后

7、再用动画形式再展示一次。(出示多媒体动画)四总结,明白一个道理:讨论: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确的?仅仅因为“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吗?明确:不是,是因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工作,有经验,知道实际情况。师小结:是啊,同一件事情,寺僧和讲学家他们都只是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去判断、去思考。而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多媒体出示图片)提问: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道理?生明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师:教学这篇文章,我也有所收获。凑了四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出示多媒体)读河中石兽 失石河中来寻觅,三次寻找无踪

8、迹。 主观臆断不可信,尊重实际是真理。五归纳总结提问:文章题目叫河中石兽,如果根据内容加一个字,那么这个字可以是?生明确:找 、寻、求师评:都可以。就“寻”吧。围绕河中寻石兽,写了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三个人的四种方法。他们的结果分别是:不可得、无迹、失败、果得之。我们跟着作者得出了一个道理。为了与“河中寻石兽”相照应,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是哪五个字?明确:实践出真知(板书)文章就找石兽这件事,是悬念迭生,引人入胜,最后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文章高妙之处:一波三折,层层铺垫。文章还在叙事结束后生发了一句议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思考: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

9、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明确: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师归纳: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叙述了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道它是这样的原因。(多媒体出示小结)文章的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叙后议,画龙点睛。平时大家写作文时总是在记叙一件事之后就戛然而止。如果这时也能加上简短的、恰到好处的议论或抒情,那将更胜一筹。学了这些方法,以后大家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试试。我们经常听人说“读万卷

10、书,行万里路”,今天,我想说:读万卷书,知一万个故事,晓一万个道理。多读吧,孩子们,都破了也没关系,因为,它已经是你们的了。板书设计河中石兽 纪昀 庙 僧 下游 无迹 讲学家 地中 失败 实践经验 老河兵 上游 成功 多媒体出示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重视阅读,通过个体读、集体读、示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意。2.大胆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扣住文意,引导学生进行文言知识归纳和总结。3.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设问能扣住文本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足之处: 1.文言教学时,有时课堂过于包办,没敢给学生留太多时间总结,怕上不完,这样会影响课堂质量。2.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得还不够,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