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69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6年起)初一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2016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这首诗不仅高度概括了泰山象征造化伟大和代谢变化的壮美景色,而且表现了作者把大自然的浩气纳入了胸怀的豪情,在观望名山的兴会中,寄托了诗人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学情分析:对于我所教授的这两个班级(151、152)来说,基本能够自主读懂诗意,解释诗意,有较强的朗读能力。但是由于本诗中,诗人借登泰山之景来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多读,多练,多引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流畅朗读本诗,力求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诗句,体会诗意,欣赏诗句中的美。情感态

2、度价值观:体会诗人不怕困难和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教学重点:品析诗句,体会诗意,欣赏诗句中的美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怕困难和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教学方法:、1、 引导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学习翻译并理解诗句内涵。2、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教 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 以“中国五岳”作为导入。(师提问生:中国五岳有哪些?生举手回答:恒山,衡山,泰山,嵩山,华山)师总结: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关于泰山的诗歌。生齐读课题:望岳2、 初读诗歌(1) 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字子美,

3、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为“诗圣”。 作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其作品收杜诗详注。(2)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3) 初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3、 自读诗文,把握诗意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意。完成后自主发言。(1)岱

4、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集中在泰山上,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到那时,全部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四、再读诗文,语言品析 经过刚才的朗读和翻译之后,找出你觉得诗的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为什么?(先自找然后小组讨论交流)(1)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明确:侧面烘

5、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2)思考: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明确: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3) 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明确: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明确: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5、 主题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背诵; 2、赏析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板书设计:望 岳 杜甫远景:首联、颔联 不怕困难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近景:颈联、尾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