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80408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人教必修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 吴惠子老师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

2、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

3、技成就。【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设

4、计意图】以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发明的评价为引子,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一)四大发明1、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概述四大发明的发明和应用概况。(2).结合四大发明的发明,谈谈这些重要发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2、课堂探究一(1)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思考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的?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资产阶级日益壮大;C、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史料分析材料一 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

5、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 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用它当饭吃。”请回答:(1) 依据材料,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战国 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2) 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技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

6、沦丧)(3)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农学、中医学1、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分别梳理概括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农学、中医学成就。【设计意图】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2、课堂探究二: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材料一 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观测研究天文的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中国所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归功于中央集

7、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全国交通四通八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只有在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僧一行、沈括、徐霞客等才有可能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根本原因。课堂探究三:以九章算术为例,看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1 中国古代数学以数的运算为主,统称“算术”。算,指算筹;术,指解题的方法。“算术”指用筹演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现在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各种算法。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数学问题及解法,将书中所有数学问题分为九

8、大类,即“九章”。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全书体例是“问题+答案+算法”。 材料2 中国传统数学从开始产生就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密切联系,如计算田亩、土方、交换等,第一章“方田”: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环这八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说明中国古代数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更多是一门“技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在科技内容上,实用性强,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在研究方法上

9、,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课堂探究四: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远超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雍正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解释二: 科举制扼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解释三: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他解释:一些学者认为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

10、发展。有学者认为,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权、没有专利观念,扼杀了创新发明的动机。你同意哪一种解释?或者还有哪些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远超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制约。3.思想: 儒家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思想的制约,科举取士、文化专制的 扼杀。4.对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阻碍了对外交流与交往。【设计意图】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中国过代发明的特点,以及回答本课的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发明为何会在明清落后的原因,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教学反思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