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9464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1-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年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在()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市民法亦称为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取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

2、法保护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维护邦联制加强中央权力巩固联邦制保障各州权利、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总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

3、金和汇总网络解决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7、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

4、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式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9.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界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10.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5、. C. D.1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13.唐宋时

6、期,户籍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1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语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尖端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 )A 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15.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16.19世

7、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稷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7.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

8、适应市场经济18.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9.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造树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各项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C.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0.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

9、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1(4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引自【美】威廉麦

10、克尼尔世界史材料二 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时 间中 国 文 化西 方 文 化咸(丰)同(治)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光 绪 时 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材料三 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引自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

11、化的态度,导致这种态度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6分)?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6分)(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4分)?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9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3分)考试答案5:6-10 ADA 11-15 DACCB 16-20 DDBAD21(1)态度:轻视。(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3分)(2)认知:从咸同时代认为西方器物(或军事与交通)比中国先进,到光绪时代认识到西方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中国。(6分)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6分)(3)倾向:全盘肯定和接受西方文化。(4分)评价:作者反对这种倾向,认为会导致中国社会殖民地化加剧(或“导致中国沦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导致中国丧失民族精神”等)。(6分)(4)因素: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与认识逐渐深入;先进中国人不断探寻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民族工业发展;西方文化发展与传播。(9分。任答三点即可得分。)作用: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或促进近代化)。(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