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历史科学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479423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中的历史科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型中的历史科学 于沛 “ 史学危机 ”的说 法在前几年颇 为流 行 , 现 在仍 不时有人提起 。 笔 者认为 , 所谓 “危机”的种 种 表现 , 不过是 历史学在 一 定的历史条件 下 , 其 自身发展进 入转型期的某些外在 的反映 。 本文 拟就 转 型期史学 的某 些基 本理 论问题作 一初步 探讨 , 抛砖 引玉 , 并求教于学 界的各位导 师和朋 友 。 “ 文革 ”结 束后 , 中国 史学 进入一个新 的发 展 阶段 。 作 为新时期 史学 的标志可以列举 出很 多 , 但其共同特征 , 则可以概括为对 “ 文革 ” 时期及 “文 革 界前 受“ 左 ” 的教 条主义影 响 的

2、 史学 的 “离 异 ”。 所谓 “离 异 ”, 是 文化学 研 究中常 用 的与 “ 认同 ”相对 立的 一 个术语 。 在本文中 , 它 则指 对那一时期史学 的基本理 论和 方法 的怀疑 、 批评 , 以及彻底否定 “ 文革 ”时期 史学占 主导地位 的 一切规范 。 这是史学发展进 入一 个新 的转 型期的开端 。 之所以得 出这样 的结论 , 是今天的中国 史学 , 已不可能回复到 “文革”前 的状况中去 , 因 为无论包括历 史学 在 内的文化 的发展 , 还是对 历史学存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社会政 治经济环境 , 都已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特别是? ?年代

3、末以后 , 世界开始向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过渡 。 其重 要基础 和重要标志便是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 国 内外的一些 学者是把信息时代与农业 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较而提出的 , 认为这 是 人类文 化 史上三次 文化飞跃的产物 。 ? 农业 时代始 于 ?万年前西亚的 两河 流域 和北非 的尼罗河流域 , 在我国 , 则开始于夏商时代的黄河 流域 。 工 业 时代始于 ? ? 年前的西欧 , 而其根源可追溯到? ? ? 年前的文艺 复兴时代 。 信息时代则始于不 到? ? 年前 。 如果说用了?万年 的农业 化和 ? ? 多年 的工 业化 是对人的体 力劳动的解放扔卜么 , 信息化则

4、主要是对人的 脑 力劳动 的解放 , 它使人对自己和 对世 界的认识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 一百多年前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写道 ?“过 去那种地方的和 民族的自给 自足 和 ? 国外的一些社 会学家还将其称为 “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或“前现代”、“现 代 ” 、“ 后现代 ”, 颇有影响的 “后 现代 主义 ”理论 即出于此 。 国外的一些文化学家则将这三 个时代称为 “政治时代”、“经济时代”、“文化时代”。 他们的 说法虽 不相 同 , 但有一点认识却是一致的 , 本世纪 ? ?年代以来 , 传统工业和传统的经济模式 , 开始被以电脑和高科技为 核心 内

5、容的信息时代取代一个以信息 、 文化和知识 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社会已经到来了 。 世 界历史 ? ? ? 年第 ? 期 闭关 自守状态 ,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 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 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物质的生产是如 此 , 精神的 生产也是如此 。 各民族的精神产 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 为 不可 能 。 于是由许多种民族 和地方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 学 。”? 这一 切在信息社 会已 成为现实 , 并对整个人类的生 活 , 其中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 传统的历史学在 这种形势下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重大变化 , 即进入转型时期 。 近年国外史学所强调

6、的跨学科研 究 、 跨文化比较和重视对历史进程进行理论阐释 , 即是这种变化的具体反映 。 在中国 , 历 史学进入转型时期 , 自然不 能脱离世界文化发展的广泛的背景 , 与上面论及的 原因有关 。 因 为 “文革”后 的中国 史学已成为世界 史学的一部分 , 然而 , 这仅仅是一个 方面 。 不 可忽视的是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 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转轨对史学的影响 。 在社会转型时期 , 不 仅生产方式发生 了变化 , 人们的生活方式 、 行为方式 、 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 这 样 , 一 个现实的问题便摆在我们的面前 ? 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呢?

7、一些 学者在近日召开的市场经济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对策 ? 其一 , 社 会科学工作者要提高素质 ,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要调整心态 , 认真钻研 , 从事艰苦的理 论创造 , 想方设法为社会提供精品 。 不要只看到社会转型给人文社会科学带来的困难 , 同时也 要看到 它也带来机遇 。 要抵制在商品大潮冲击下重新出现的功利哲学思潮 , 政府部门要为人文 社会科学 学者提供良好的理论创造环境 ? 其二 , 调整学科 , 找准位置 ,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 其 中 包括学科建设要做适当调整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队伍要做调整 ? 社会各界应支持人文社 会科学的发展 ?

8、 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社会功能的开发 。 ? 笔者认为 , 这些意见是正确的 , 但需要 补 充的是 , 应对每一门具体的学科如何适应急剧的社会变化 ,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深入的 研究 。 以历史学为例 , 就颇有必要通过对中国史学史和外国史学史的研究 , 探讨在社会发生重 大变革的时代 , 历史学转型的一般规律及内容 。 这样 , 我们对转型期史学的认识才有可能建立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 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及前景能有清醒的认识 , 而不至 于对一时出现的人才 流失 、 人才断层 、 科研成果不能出版 、 经费短缺等现象惊慌失措 , 更不至于得出 “历史知识是滞 后的知识 ” , 是 “缺乏

9、社会 需求或没有社会需求的知识 ”的错误结论 。 在中外史学发展史上 ,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 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是中国历 史发展激烈变动的时期 , 也正是在这时 , 史学成为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科 , 中国史学发 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 “史 学 ”一 词即产生在这一时期 , ?到南朝宋元嘉十五年 , 并建儒学 、 玄 学 、 史学 、 文学四学馆 。 梁启超曾言 ,“ 两晋六朝 , 百家芜秽 , 而治史者独盛 ”。? 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很多 , ? 但最根本的原因则与曹工代汉称帝?公元 ? ? 年?到隋灭陈统一全国?公元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 第 ?

10、? 页 。 “ 文学 ”一词是指科学、 艺术 、 哲学等方面的书面著作 。 参见文汇报? ? ?年 ?月?日黄健同文 。 晋书 石勒载记 ?“太兴二年 , 勒 伪称赵王 署从事 中郎裴宪 , 参军傅畅 、杜暇并领经学祭酒, 参军续咸 、 庚景 为律 学祭酒 , 任播 、 崔睿为史学祭酒 。”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过去中国之史 界 , 见饮冰室合集 专集七十三 。 张孟伦 将史学兴盛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七点 ? 虚相褒述 , 未足惩劝 ?宣扬创业开国的功德? 吸取胜国兴亡 得失的经验教训 ? 官藏图书可供修史参阅 ? 南朝君主对文化事业的提倡 ?私修史书 , 未曾悬为厉禁?寒 门之士 , 借修

11、史以建立名誉 。 见中国 史学史 上册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年版 , 第? ? 一? ?页 。 ? ? ?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 年?的? ? ? 年间 , 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以下重大变化有关 ? 其一 , 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已由战国 秦汉的封建土地 私有制演变到 了封建庄 园制 , 逐步 形成了分裂 国家统一的 社 会经济基础 ? 其 二 , 长期的社会动荡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 特别是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 南方先 进技术和 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整个社会 经济的发展 , 这一时期出现 了祖冲之 、 葛洪 、 裴秀 、 丽卜道 元 、 贾思姗等闻名中外的科学家 , 在数学 、 医学

12、 、 地理学 、 农学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 发 明于西 汉 的造纸术经过改造已广泛推广 , 纤维纸已完全取代了嫌 帛制犊 ? 其三 ,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阶 级矛盾 、 民族矛盾尖锐 , 朝代更替频繁的社会现实向史学提 出了不少问题需要 回答 , 使史学的 发展客观上有了 广 阔的天地 。 经学 、 玄学 、 佛学 明显地脱离社 会实 际 , 史学 的功能则得到充分发 挥 , 它可以鉴往知来 , 成为 “王者之 弘基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 生的人文主义 史学 , 是西方史学发展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型 , 它是西 方史学进入近代的标志 , 揭开 了西方 史学崭新的一页 。 布鲁尼? ?

13、 ? ? 、 波基奥? ? ? ? ? ? ? ? ? 、 比 昂多? ? ? ? ? 、马 基雅弗利? ? ?、 奎昔亚迪尼? ? ? ? ? ?等人文 主义 史学家开始用理 性的眼光考察历史 , 摒弃了历史记载中的神学影响 。 他们强调 历 史研究应面向人间 , 回到以人 为本的原则 , 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记载以探求社会发展中的因果关系 。 人文主 义史学的产生自然 也不是偶然的 。 从表面看 ,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控制下 , 带有神秘主 义 、 经院哲学和 僧侣 主义印 痕的欧洲史学已走进了死胡同 , 但其实质则首先应看到的是它是当时欧洲经济和文化迅速发 展的产物 。 因为文艺复兴是人类文

14、明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 ,“这是一 次人类从来没有经 历过 的最伟大的 、 进步的变革 , 是一个需要巨人 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 、 热情和性格方面 ,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由以上可以看出 , 当社会发展发生急剧变化时 , 历史学 不 能不受其影 响 , 进入新的转 型 时 期 ,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 在充分发挥 其学术和社会的功能时 , 不断获得自身发展 的新的动因 。 就 当代中国史学所面临的形势而言 , 它要求人们做出新的抉择 , 而不能停留在对 “危机”的感 叹之 中 。 除战后世界文化发展进入转型期对史学发展提出挑战外 , 中国冲破计划 经济的框架 ,

15、 实现 了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重大的理论飞跃 ,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 义商品 经济 理论 ,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 越的阶段 。 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 , 它不仅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根本的变化 , 而且 必然对我 国的政治思想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 历史研究当然也不例外 。 在这种情况下 , 自 觉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研究开始进入新的转型时期 , 尤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 义 。 历史研究向转型期过渡时 ,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 , 下述四个方面应该是首先要 考虑的问题 。 其一 , 加强对中国传统史学的

16、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这就是说历史学转型决不能抛弃传统 , 恰恰相反 , 首先要 “求助”于传 统 , 通过对传统史学的再研究 , 继承并发扬其优秀遗产 , 并赋予其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 第 ? ? 页 。 世 界历史 ? ? 年第 ? 期 新 的时代精神 , 使之成为新时期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的 史学历 史悠久 , 源远 流长 。 早 在公元前? ? 世纪便设有 史官和历 史的记载 。 尚书 、 春秋是世界各国流 传至今最古老的成文历 史 。 两汉 时虽然经 史不分 , 但司马迁著史记 ? 班 固撰汉书 , 即已确立 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已有了 “史学” 的清晰概念 , 经 史分离 , 史学成为仅次于 经学的独立的学科 。 南朝梁刘娜文心雕龙中的史传篇是我国最早 的 史学评论专篇 。 隋唐时 , 中国史学进入兴盛时期 。 唐朝建立了史馆制度 , 并产生了我国第一 部史学理论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