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9067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先生的阿长与所追忆的保姆阿长,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也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本课为2课时。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3.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

2、略得当的写法。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重点】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认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难点】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第课时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重、难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详略得当的写法。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研读梳

3、理质疑探究导入一:回忆型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散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他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鲁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导入二:背景型设计意图了解朝花夕拾,明确写作背景,引出本文主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了

4、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导入三:设疑型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增加人物的神秘性,引出课题,增加兴趣。鲁迅先生一生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赞美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会识文断字,而且粗俗好事,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普通的保姆呢?她身上究竟有哪些东西打动了鲁迅的心灵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阿长与。一、检查预习,铺垫课堂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铺平道路。(一

5、)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疮疤()诘问()惧惮()霹雳()震悚()答案chungjidnplsng2.解释下列词语。(1)诘问: (2)惧惮: (3)烦琐: (4)面如土色: (5)深不可测: (6)疏懒: 答案(1)追问,责问。(2)害怕。(3)繁杂琐碎。(4)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5)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6)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二)复习回顾作者的相关信息。【生回忆,自由发言,师补充,课件展示,巩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

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后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三)梳理本文的创作背景。明确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的莽原半月刊上。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设计意图初读感知,

7、归纳事件,为梳理人物性格特点做好准备。(一)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互补,班内展示后,师明确。】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明确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串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并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记

8、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思想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三、研读分析,梳理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计问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变化,逐步明确本文的主旨。(一)列出提纲,复述故事。【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关键

9、语句,梳理故事情节,列出复述故事的提纲。在组内交流完成,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师生评议。】明确复述要点提示:称呼的来历,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买回山海经。(二)抓关键语句,体会感情的变化。【生标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明确(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4)“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

10、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师小结: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后半部分写因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和买回“我”渴慕的山海经而敬她,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是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

11、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四、再读课文,质疑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阅读,鼓励学生发现疑难语句,敢于提问,敢于探究。本文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距离现在有近百年了,文中有许多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在阅读时不理解,可以标出来,提交到组内、班内,让大家帮助你共同解决。疑难预设: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明确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2.橘子为什么称“福橘”?明确福建产的橘子,故称“

12、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明确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到“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4.“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明确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5.“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明确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6.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明确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前后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