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79050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8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入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入加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业 .张抽强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习 九十年代对于香港来说 , 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 在这十年间 , 香港的政治 、 经济 、 社 会各领域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 而经济在未来的十年中表现如何 , 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 作为香 港经济骨干行业的制造业 , 一向在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作中居显要地位 , 其在九十年 代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 集中反映了未来十年间香港经济的面貌 , 值得深入进行探讨 。 一 、 区外环境面临挑战 香港经济是高度国际化 、 自由化的市场经济 。 离开了区外国际经济环境的依托和影响 , 香港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 而战后香港经

2、济的发展经验表明 , 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 , 与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息息相关 。 作为香港经济主体的制造业 , 在八十年代间总的表现尽 管仍令人满意 , 但进入九十年代后 , 香港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 , 将越来越受到区外经济环境 的挑战 。 l 、 出口市场受到威胁 、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一向靠出口牵导 , 本港消费量甚少 。 作为港产品传统出口市场的美国 和西欧共市 , 更是香港制造业的生命线 。 近年来 , 港产品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 呈逐年滑坡之 势 。 1987年 , 港产品出口增长较上年增长2 6 . 8肠 , 1,88年跌至 1 1 肠 , 1989年更跌至7 肠 , 预 计今

3、、 明两年港产品的出 口增长只能维持3 呱左右 , 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 前景令人忧虑 。 一 向作为香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港产品出口增长逐年下降 , 原因固然很多 , 但显然与主要出 口市场的美国和西欧共市形势变化有直接关系 。 工9 8 8年 , 港产品输美商品总值与1987相比 , 已出现负增长(一3 . 5肠) , 输欧洲共市商品总值增幅则 一 由上年度的2 1 %降至1 5 . 4肠 。 1989年 , 港产品输美商品总值降幅继续加大(一 8肠) , 而输欧洲共市的商品总值由于出口英国货物 增加 , 仅保持1 0 肠的增长 。 港产品对欧美传统出口市场由坚转疲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4、 此中 、 美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放缓 , 致使市场需求下降是重要原因 。 欧洲共市方面 , 除了市场需求形 势影响外 , 双边贸易关系上的管制也是重要原因 。 1 9 8 9年开始 , 美国取消了香港的普及特惠 关税(G S P)待遇 , 使部份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销能力大大减弱 。 西欧共市的法国 、 荷兰 等国对港产品一些品种的关税新限制 , 也打击了香港制造业在欧洲的市场 。 展望九十年代 , . 由于香港制造业新开拓的市场(如日本 、 南美等)尚未稳定 , 也不是成为出口依托 , 预计未来十 、 年内欧美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地位不会改变 。 而未来几年内 , 持续低增长的美国经济会否发 生

5、衰退 ?1992后的大一统欧洲共同体市场将会对港产品出口形成怎样的壁垒政策? 以及199了 年后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与欧美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都将直接 威胁着香港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 。 2 、 亚太区竞争日趋激烈 以 :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 , 亚太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方 。 亚太经济在全球经济中 可 的比重 , (占GDP比重)已由196。年的8必 , 上升至19 8 8年的2 0 肠 。 L 亚太经济的崛起 , 固然为 香港经济的发展带来机会 , 也 不可避免受到诸小龙竞争的威胁 ,而制 造业受到的威胁就最为 明显 。 日本经济由于近年来日元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

6、 , 出口严重受挫而资本输出加剧 , 此为 旧资大量进入香港带来机会 , 也为港产品开拓日本市场创造了条件 。 然而 , 亚太区其他新兴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 却为香港制造业的生存带来忧虑 。 进入九十年代 , 亚太经济对香 港剑造业产生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明显受到台湾和南朝 鲜的威胁 。 目前;台湾与南朝鲜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升级 , 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强大 出口能力 , 并逐步取代日本占领欧美市场 , 这对于 正致力于生产升级和产品转型的香港制造 业来说 , 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在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方面 , 香港制造业将受到泰国 、 马来 西亚

7、、 印尼的威胁 。 近年来 , 这些亚太新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泰国)加快了外资的引进和 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 , 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数量直逼香港 。 预计今明两年内 , 这三个国家尤其 是泰国不仅会以其廉价的劳力成本继续从香港扯走大批外资 , 而且会抢走欧美市场把一部份 原来给香港的出口订单 。 同时 , 由于 港资相当一部份精密设备和人才从香港不断流入泰国 , 将对港产品未来几年内转型 、 设计和工艺水平的提高造成影响 。 面对来自两方面的竞争和压 力 , 香港制造业在九十年代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 3 、 内地经济影响深刻 “ 香港经济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 ,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 , 是其依托

8、的外部经济环境中的中 国因素 , 发生显著变化 。. 197 9年开始 , 由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加快了外资出口和外资 引进 、 使中港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 制造业因此而大受其益 。 香港资本大举进入内地 , 而 制造业随之将生产工序大规模北移后 , 致使广东 、 福建的沿海地带成为香港制造业的后方 。 超过30 0万内地劳工为港产品出日进行粗加工和半成品制造 ,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增强了港 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 。 同时 4, 制造业的大规模北移 , 也带动了香港对华出口的大幅增长 。 据有 关资料表明 , 在过去的几年内 , 香港对华总体出口商品总额中 , 有近一半是为香港

9、制造业在 内地设厂加工服务的(主要商品为生产设备 、 原材料和半成品) , 其中直接为港产 品出l 日作 加工用的商 品;额:古劝肠以上、充分反映出内地经挤形势对香港制造业发展的特殊作用 。 由于 1日8 8年底开始f 中 。 鼠实行了经济紧缩方针 , 大批基建项目下马 , 生产流动资金短缺 , 引进项 、晕 受到严格控制办使番港制造业的大后方受到影响 。 1989年下半年开始 , 港货输入内地数盆 大幅下降 , 一些原来在内地加工装配的产品转投东南亚国家 , 致使香港制造业所依托 的电国 因素影响力减少 。 进入九十年代后 , 一 内地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香港制造业的前途将产生怎样的 作用呢?

10、: 由于中国政府宣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 “ 治理 、 整顿 ”, 在九十年头三年预计经济 紧缩的方针不会有大改变 , 故此 , 港产 品对华出口将会受到影响 。 同时 , 由于新建项目减少 和 “ 三来一补 ” 发展势头减弱 , 对华转口贸易额也将下降 。 由于 目前中国是港产品出口的第 二大市场 , 内地市场需求减少将会大大影响制造业的发展 。 由于近年来内地通货膨胀的原因 , 致使劳动工资升幅较大 , 特别是广东沿海为港产品 加工装配的劳动成本加重 。 19 89年 , 中国政府尽力制止通货膨胀 , 市场消费品物价 升 幅下 降 , 但劳动工资的升幅却未能有效控制住 , 特别是 “三 资

11、企业 ” 和 “ 三来一补 ” 这部份与香 港制造业息息相关 的企业中 , 劳力成本上扬的势头仍十分猛 。 据统计 , 目前广东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加工成本 , 已接近泰国 , 深圳和蛇口地区的加工成本 , 则已经超过 。 为谋求廉价的劳 力 , 将促使港资加快向东甫亚地区转移 , 内地作为香港制造业的后方装配基地的地位将受到 动摇 。 由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 , 对外资引进的规模 、 结构 、 层次等进行 严格的审批制度 。 香港现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预计将难以再进入内地 , 已经进入的 , 预计 会逐步退出或转换高层次的合作 。 与此同时 , 由于内地经 济发展和生产水平

12、的 提 高 , 大批 “进 口替代 ” 产品涌现 , 不少产品质量已达到或超过港产品的水平 , 再加上内地外汇使用受 到严格控制 , 预计在九十年代的头几年 , 港产品出口到内地的市场将会逐步收缩 , 促使传统 对华出口的港产品必须加快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 二 、 区内环境存在困扰 香港制造业作为香港经济的第一大行业 , 八十年代以来 , 虽然头号地位基本 保持(仅 19 8 1 、 19 82两年被金融业超过) , 但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行业相比 , 面临的内部困难 不断 增 加 。 进入九十年代 , 制造业在香港区内环境将面临一些什么困扰呢? l 、 产品转型困难 近 几年来 , 由于传统劳动

13、密集产品出口 受到竞争的威胁 , 制造业一直致力于转型的 努 力 。 从1988 、 19 89两年的情况来看 , 似乎政府方面所作的努力较多 , 而厂商方面则 热心有 限 。 从目前香港制造业总体形势来看 , 除电子业推出了一些新产品 , 少数外资在港投资了一 些高技术产业外 , 制造业的生产新体系并未形成 , 技术密集型系列产品甚少 。 传统的成衣 、 玩具 、 五金 、 塑胶 、 制鞋 、 钟表等行业尽管添置了一些新设备 , 生产工艺也有所改进 , 但仅 仅起到减少用工量 ,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 未能对制造业的转型起到明显促进 。 且由于厂 商们的短期行为 , 引进的新设备 、 新

14、工艺性能先进性有限(不少还是从南朝鲜 、 台湾购进的 二手机器) 。 少量的电脑 、 通讯仪器等高科技产品仍处于开拓阶段 , 远未能形成强大的出口主 导力量 。 港产品转型发展缓慢 , 困难重重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如资金不足 , 人才缺乏 , 市场疲 软 , 基础薄弱等 , 但估计与厂商对未来信心不足 , 受短期效益束缚 、 不敢长线投入有关 。 同 时 , 地产 、 金融 、 旅游业发展畅旺 , 吸引了大财团重金投入 , 影响了对制造业转型的支持 , 恐怕也有关系 。 进入九十年代后 , 由于面临着敏感的1 9 9 7问题 , 在国际市场行情未有明显刺 激作用的情况下 , 预计香港制造

15、业的犷商们仍会采取保守的稳进策略 , 不会大举投资开 拓 高科技产业 。 而近年来大量进入香港的外国资本 , 仍将以进军地产业 、 旅游业和 百货业为 主 , 投资制造业的比重不会太大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人们寄希望的制造业转型问题将会困难 习 重重 , 未来港产品的结构将难以有较大的改善 。 2 、 劳力问题严峻 据统计 , 现时全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仅8 3万人左右 , 是近五年来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最低 额 。 制造业劳力严重不足 , 一方面促使厂商加快将生产工序搬出港外 , 另一方面致使劳工工 资不断上扬 , 加重 了生产成本和刺激了物价升高 。 面对劳工短缺带来的困扰 , 和社 会各界

16、都倍受重视 , 而输港劳工还一度成为社会争论和劳资冲突的焦点 。 进入九十年后 , 预 计制造业劳工短缺的矛盾会更加尖锐 。 原因一是随地产业 、 旅游业和转l马贸易业的不断 畅 旺 , 会挖走了大批制造业的劳工 ; 二是进入七十年代后 , 香港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大幅下降 , 再 加上政府严格限制了外移民数量 , 使九十年代后每年新增的适龄就业人口太少 : 三是近年来 香港每年约有4一 5万人口移居海夕 卜(有关方面预测 , 九十年代前五年 , 将会有三十万左右 港人移居国外) , 此更加剧了就业人口的不足 。 进入九十年代后 , 由于港产 .异, 出口下降将成 大势 , 生产工序难再扩充发展 , 厂商资金又投入不足 , 制造业相比其他行业 , 工作环境又为 差劣 , 在这样情况下 , 是无法吸引和稳定住劳工队伍的 。 再加上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面展 开 , 会更占去相当部份劳工 , 可以预计 , 九十年代香港制造业面临的劳工短缺困扰 , 将会日 趋严重 。 3 、 资金人才外流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 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