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78150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57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财政学课程教学案例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财政教研室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财政教研室 1 导导 论论 案例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案例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 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 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 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 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多。”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2、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 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发展规律。而研究范围要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 范围外,尚包括对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如果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 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并从中表现出财政学 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思考题:请分析温总理提出的上述五个问题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财政 学的研究对象? 案例二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案例二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1986 年,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约翰贝勒博士说,美国正在抗癌的战 斗中遭受失败, “对癌症的治疗工作没多大起色

3、。 ”但是,美国癌症学会的 L 加菲考博士回答道: “毫无疑问,总体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是肺癌所致。如果不考 虑肺癌,死亡率就不是上升了 8%,而是下降了 13%。 ”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美国抗癌失败录 ,载纽约时报 ,1986 年 5 月 8 日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这一简单的事例反映了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能因研究方法的不 同而形成对结果的不同表达方式,显然,前者是立足于规范性概括得出的一般 性结论,后者则立足于实证性研究而更准确地说明了问题的真实结果。这一事 例如果借鉴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概括经济学家的双重任务,一是解释经济如 何运行实证经济学, 二是判断经济运行是否产生良好效果规范经济学。

4、 原则上,实证分析不要求做价值判断,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另一方面,规 范经济学则需要有伦理标准,因为没有伦理标准,就无法说何者为“好” 。一般 来说,经济理论有助于说明那些可能影响某种特定经济行为的因素。然而,只 有理论,往往无法说明任何具体因素的重要程度。这就需要通过经验研究(即 实证研究)来测定政府政策的变动对行为影响的方向和大小。 思考题:思考题:试将力图确定抗癌效果的研究者碰到的问题和力图确定经济政策 2 影响的经济学者碰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第一章第一章 国家、经济与财政国家、经济与财政 案例一古代以色列人对政府的认识案例一古代以色列人对政府的认识 圣经中记载:公元前 1030

5、年,古以色列部落一直没有中央政府。以色 列人要求先知“创设给我们以仲裁的国王,象其他国家那样” 。为 打消以色列人的念头,描述了在独裁者统治下的生活: “国王会这样君临你等: 他要夺走你等的儿子, 安排在他的身边, 做他战车的马僮, 跑在战车的前面 他要夺走等的女儿,给他洒香水、备餐、烤面包。他要抢占你等的土地、葡萄 园(即使是你等最好的园地) ,赏赐给他的仆人他要强征你等 1/10 的畜群, 你等将沦为他的奴仆。你等在那里要为自己有了国王而悔恨。 ” 以色列人没有被这令人泄气的告诫吓住,“人们不听的劝告, 说:不, 我们需要国王,这样我们才能和其他国家一样。国王给我们以仲裁,走在我们 前面,

6、带领我们战斗 ”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记 ,第 9 章,第 11-18 节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 圣经的这一段记载表明,对政府的矛盾态度古已有之。但 政府又是必要的,它能为国民提供一些难以通过自身来提供的服务(如军队) , 然而政府的存在与运行需要国民付出代价,即交纳捐税。因此政府的一切支出 最终来自私人部门。随着国家及政府的产生,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分配形式, 这就是财政分配。早期的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的收入,也是国王的收入,这使国 家、政府、国王(或皇帝)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概念,从而也都是财政为之服 务的对象。 思考题:思考题:你对国家、政府、财政的关系有何理解? 案例二案例二 从近期积极财政

7、政策的效果看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从近期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看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有关专家认为,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后,从 2002 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表现之一,就是政府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求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将继续存 在,但影响力开始减弱。但目前仍需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 政策,是因为实施这一政策的三个条件还没有完全改善:第一,国际局势不稳 定这一条件还没有完全改善;第二,整个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包括西部 开发这种区域性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任 务很重,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第三,国内

8、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根除。另 3 一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空间仍然继续存在,因为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安 全程度的两个指标:我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和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 还远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的水平。 在积极财政政策下,2003 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 好势头,呈现出多年未见的新动向:电力紧张、煤价上涨、投资飙升、消费趋 旺、出口猛增。特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动力充沛,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在 财政政策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减弱的同时,来自经济自身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明 显恢复和加强,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 2003 年前两个月的投资中, 国家预算内资金

9、增长 30.3%,而自筹资金增长高达 60%。仅头两个月,工业经 济效益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1.2 倍, 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超过了 40%。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投资、消费、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其中财政政策 可以直接影响这三者,如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为了扩大内需, 并改善我国目前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当这些政策 发挥作用时,经济出现了增长。相应地,经济增长必然使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 也增长,财政收入相应增长。 1998 年以来, 我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这反映出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当出现“市场失灵”时

10、,政府 可以通过恰当的财政政策选择,影响投资、消费和总需求,调节总供需的关系, 对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改善财政状况。但是,积极财政政 策的实施,更主要的是体现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的调控,一旦市场经济恢 复恢复正常运行,积极财政政策则应淡出。尽管如此,通过近年积极财政政策 对经济的重要推动,也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认识财政与经济的相互依赖与 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思考题:思考题:怎样从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认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 案例一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的维护国家职能案例一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的维护国家职能 目前的财政学教科书

11、多赞同马斯格雷夫的财政三职能: “配置资源职能、 收 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但本书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维护国家的职能。这 可从建国以来国家财政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提供的财力保障来看。1998 年,国 家财政用于行政经费支出达 725.6 亿元,比 1952 年的 14.5 亿元增长了 49 倍, 年均递增 8.9%;用于公检法部门的经费支出达 481.2 亿元,比 1982 年的 12.4 4 亿元增长了近 38 倍,年均递增 27.6%。19501998 年,国家财政累计安排国 防费 9972.5 亿元。如果从我国建国后的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在前三十年中,财 政支出中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

12、重在多数年份名列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国 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退至第三,但同期国家的行政管理经费却有较大 增长,这里面虽有不合理的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国防行政支出的的 正常增长为国家的巩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出财政 维护国家职能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其实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是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 而维护国家则是财政的政治方面的职能。一个国家应是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经济 职能的统一体,与此相对应,财政职能也应反映在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区别。事 实上,不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财政分配在为国家的存在、巩固与发展方面 的重要作用都是客观的,不可取代的。

13、 思考题: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财政职能的? 案例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收入分配政策 案例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收入分配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 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 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 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 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 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14、 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 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从十六大报告中可以明确,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应充分肯定在 国民收入初分配中注重效率,在再分配中则应注重公平,这是正确处理公平与 效率的基本准则。财政作为国家分配社会产品与国民收入的重要杠杆,并不直 接干预初分配,但有必要通过财政再分配来体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差距 的必要调节,这对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 可以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 度措施来实现。 思考题:思考题:财政应如何实现十六大报告关

15、于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 案例三前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谈公共财政改革案例三前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谈公共财政改革 前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说: “公共财政改革, 实际上是贯穿了这 5 年整个财 5 政改革的方方面面。公共财政的灵魂,最最核心的是什么呢,第一个是部 门预算。部门预算最最重要的是全面、细致、公开、透明,人人都可以查,它 别的作用现在看不到,等到你把部门预算全部公开的时候可就厉害了。你这个 部长一年能干多少事,你这个部长一年事情干得怎么样,你这个部长一年花了 国家多少钱,你这个部长一年给国家贡献多少。这必须跟人大报告的,这就是 人大的立法机构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人大这种政治改革的推动力就体现出来

16、 了。第二我们搞的公共财政的改革,就叫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部门管资 金的支付,预算成立了以后,你这个部门的首长你可以决定预算的使用方向, 不削你的权,不减你的权,但是钱不到你这儿。你商品谁提供的,我就拨给谁; 劳务谁提供的,我就拨给谁,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直接到达,这样资金效益 就高了。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就是水到田头使嘛,不就是雁过拔毛嘛, 叫作截留嘛,叫挪用嘛,背后就是腐败嘛。你讲反腐败,我就说开一百个会, 不如推动一个制度的建立。这个过程中间,有的人老觉得是财政部这个权利太 大,财政部在剥夺人家的权利,实际上这个剥夺权利的过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 的过程。”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运行模 式,是建立在市场与政府的职能边界清晰基础上的财政。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 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以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是否达到 60作用判 定一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临界水平),中国 200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