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6659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路国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彭荆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喜欢上它。(教学方法: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可参照课时练。)二、学习字词(教学方法:指名学生读加黑的字,订正后,呈现读音,学生每词齐读两遍。)撵(nin)驿路(y)陡峭(duqio)竹篾(mi)简陋(lu)悠闲(yu)恍惚(hungh)修葺(q)三、教学目标: 1、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技法 2、学习文中人们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

2、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听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听准字音,体会感情,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用投影)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对哪些人是直接描写,对哪些人是间接描写?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五、学生自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思考题第l、2题。1、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

3、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2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可列表说明)人物 事情 目的“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 方便过路人(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六、复述课文内容。(可用投影)1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2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

4、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3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七、总结本节课。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作了准备。八、当堂检测课时练第1、2题九、布置作业。1抄写这节课所学的字词和读读写写两遍。完成课时练1-42熟读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第二课时一、快速默读课文,先思考下列问题:“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

5、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一)学习第18段。解决第问。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课文紧接着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学生齐读有关词句。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

6、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二)指定学生读936段。解决第问。明确: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

7、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

8、屋。这两次误会有什么作用?明确: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三)思考: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四处。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

9、路梨花处处开”。 作用: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四)思考: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明确: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题目,喻意深刻。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二、课堂讨论。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见仁见智,让学生畅所欲言。三、本课小结。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旧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四、当堂检测课时练巩固提升1-5题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时练。2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