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76266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樊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入新时期以来 ,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经 过长期1自延误之 后 , 终子受到 了 重视 : 没入了很 多人力物 力 , 在搜集 、 整理 、 编写 、 保 管 、 出 版 、 传播等环节都做了 不少工作 , 取得迅速进 展和可喜成果 , 攘个工作呈现前所未有 的活跃繁 荣的气象 。 但是 , 姐果我们 的目光不仅局限于这些年的 收获和成就 , 同时正视实践中遇 到 的 间题包 括所而临的日益严峻的挑 战和自身暴露出来的日 益 明显的弱点 ; 如果我们不把史料工作理解为拾 遗补缺 、 剪刀加浆糊之类的简单劳动 , 而承认它 有目己的领域和职责 、 严密的方法和要求 、 独立 的品格和 价值 -

2、不只在整个文 学研究事业中占 有不容 忽略 、 无法替代 的位置 , 而且它本身就是 项宏大的 系 统工程 : 那么就不难发现迄今所傲 的 , 无论就史料工作理应包罗的众多方面 和广泛 内容 , 还是史料工作必 须达到 的严谨程度和科学 水平而言 , 都存在着许多不足 。 严格说来 , 我们 只是有了一 个 开始 , 一个虽然不错却过于迟缓的 开始 ; 今后 的任务将更为紫重 , 难度 会 越来 越 大 . 时问也越来越局促 。 这些 , 都 呼唤着更为 自 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 更快更多 更好的工 作 成 果 。 本文的任务就是通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 工作的总体考察 。 通过关于史料工作

3、是一项宏大 的系统工程的陈述 . 对此作些探讨相 论证 。 1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 让我们从对干中同现代文学史料工作几十年 来走过的曲拆道路的回顾 , 开始这个考察和陈 述 。 在我国 , 史料工作有良好的基础 和传统 。 以 古代文学为例 , 至少 次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 、 古代作家大多有个人 的诗文专集 , 即使本人生前 没有将作品汇编成集 , 死 后也往 往由家庭 、 好 友 、 弟子 、 一 甚至 儿代以后 的崇拜者 、 爱好者代为 收集整理 。 很早就有的造纸 、 印刷技术 , 与世代 相传的尊儒重文观念结合在一起 , 使数千年 的文 学遗产得以相当完好地保留下

4、来 。 二 、 从个人的 传记 、 墓志铭到家族的宗谱 、 地域的方志 , 直 到朝廷的正史 、 民间 的笔记等 , 这种为封建宗法 社会特别看重井且组建周到的立传 、 修史体制 , 犷、 口 井 一 碑 口 山户沈 比 、价 1、 曲 、 ,冷 嘴J ;、 、卜 p 山d J 户 L 上 J、1 . 二一一 透 一口力 ,、一 乙恤. 介nj 廿n L 斌沙了 子门 叹万洲,. 几 烤峪卜习; 、宝 决 ; 尸 咨丫 护门石一 J Z a 鹉 卜 叫 一1产 才不 护 J 工 1 刃 , 类骏 一 61 一 虽然原意与文学研究无关 , 却从不同的渠道和角 度 , 以不同的方式和体裁 , 记述

5、了作家生平 、 文 学活动以及有关的社会 、 文化背景 。 先秦时期 夕 “无经史之别”而“六经皆史”, 其中的诗经更有 “无诗不史”之称。 随后 的诗文中同样因为文学还 没有作 为独立的艺术形态从一般的文宇 、 文章中 完全分化出来 , 也多有历史事件 、 社会现象的直 接记载 。 至于文人雅士间相互酬答的诗文 , 以 及诗话 、 评点之类的理论文字 , 更多涉及作家事 迹的材料 , 又因为与创作关系密切 , 而具有更商 的文学史料价值 。 所有这些 , 汇成了可供研究者 参考的史料的海洋 。 三 、 自汉代的朴学以来 , 还 步孕育了讲究目录 、 版本 、 训话 、 考据之道 , 历 代都

6、有一些学者不惜以毕生精力从事这类工作 。 清代的乾嘉学派 , 集这些学 间 之大成 , 做了大量 的校注 、 辨伪 、 辑佚 、 考订工作 , 确立了一套整 理史料的精细周密 的方法 , 并以严谨朴实的学风 对后世的文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 当然 , 古人 在史料的积累方面 , 仍然散佚不少 , 或者有误记 混杂之处;在史料的整理方面 , 既有 “说五 字之 文至于二三万言 ”,“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的烦琐 哲学 , 也有 “微言大义”的穿凿附会; 为尊者 、 亲 者 、 贤者讳 的观念 , 又人为地增添了许 多混乱 、 模糊和欠缺 。 它们留有封建宗法时代的明显印记 和历史局限性 。 不过

7、 , 在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光 照 , 谈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配备的古代 , 又经历 了千百年的漫长岁月 , 能够保存如此 丰富的义 料 , 又确立了这般严密的治学原则 , 在 世界学 术 史上都是罕见的 。 这样的基础和传统 , 为古代文 学的史料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 到了现代中国 , 虽然在理论观念和技术设备 方面史料工作具备了远比古代优越的主客观务 件 , 但在很长时期里 , 并没有 作出超越前人的成 绩; 柑反的 , 连这项工作本身也不再受到过去那 样的重视了 。 四十年代初 , 毛泽东在号召进行社 会调查时谈到 :“ 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 有来 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

8、况的较 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 , 如 同欧美日本的资产阶 级那样 , 所以我们 自己非做搜集材料的工作不 可 。” 这里所说的 “关于社会情 况的材料 ”主 要指现代中国 的经济政治 等方面 的 材料 . 但所作 的基本估计同样适用于现代中国的文学史料 工 作 : 在史料厦 乏和工作受到忽略两个方面都有过 之而无 不 及 , 而 “我 们 自己非做搜集材料工作不 可 , 的号召 , 在这里 更是迟迟米能得到响应和付诸 实践 。 这 种局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 首先 , 就全国而 言 , 鸦片战争之后 , 又 经历 了辛 亥革 命 、 五四运动等的 冲击 , 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解 体和封建

9、宗法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的 功摇 , 原先那套相 当完整的编纂历史 、 保存史料 的体制犷或者陷于瘫痪 , 或者趋 向消亡 , 却又没 有一 种新的完善的体制取而代之 。 再加上在这期 间 ,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整个国家一直处 于对外反抗列强侵略 、 对内争取人民解放的战争 中 , 连日常的生活 和工 作都很艰难 , 哪里还能按 讯就班地记录和保存史料 ? 其次 , 就中国 现代 文 学而言 , 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反帝反封建的鲜明 色 彩 , 随 后大部分作家又越 来越 深入地投身人民 苹命运 动 , 因而受到当 时 的统治者的 压 制和迫 杏 。 有些作家过着地下 或者半地下

10、的生活 , 有些 作品只得以非法的或者秘密的方式发表 、 出版和 传J香 , 有的需要利用租界的特殊条件 , 甚至转移 到香港 、 东南亚 、 日本等地寻求掩护 。 所以 , 贝 然现代印刷技术和出版事业的发展 , 使文学作 ,l爪 裕以迅速地广泛地传播开来 , 政治上经挤上的 种 种束缚却又严重地限制了现 代文学的活动天 地 , 自然也给有关史料的保存带来不 少 困难 。 第三 , 就绳代 中国的学术研究而言 , 一方面以乾嘉学派 作为典范 的传统史料学 , 虽然在不少现代的文史 学家的研究实践中继续发挥着作用 , 但在新的社 会思潮 、 文化思潮面前 , 它作为基本原则和 方 乳 七 又受

11、到相当普遍的怀疑以至于否定;一方 而 川 继传入的 、 在我国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实证主 义 、 马克思主义 , 虽然在理论上都重视史 实 , 但 在一些以这些学说相标榜的学者的研究实践 , 卜 , 象陈寅格这样的史家 , 就不但以历史来解释诗 文 , 同时还从诗文引用大量佐证来考释历史 , 足见古代作品中蕴含了何等丰富的史料 。 扭 众农村调查序( 1941年3 月1 7 日) 。 尽卑江西这样历代都曾编纂过众多地方志 的地 区 , 最近有人指出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江 西 省省志缺修已有百年之久, (参见光 明口报 19 8 8年2月22日) , 就是一个很有代表 性的 例 子 。 一

12、62 一 未能相应地提出和形成新的完整系统的 史料学 。 即使象王 国维 、 顾领刚 、 郭沫若 、 陈寅倍 、 陈 纽 诸家 , 在史料工作方面都有所作为和收获 . 嘴反就 整个历史研究来看 , 人们在史料工作 的进屁 , 明 显地落后 于理 论观念上的 更折 。 第四 , 子衬七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本身而言 , 在 相 当 长的 时期里所研 究的对象还处于继续发展的过程中 , 困此关干 它 的探讨 , 基本上属 于 同时代人l匀文学批评 , 一 很少 把这作为一段已经过去 了 的文学 历史进行系 统考 察的 , 自然 也就谈不上重视史料 工作了 。 姗胡 于互 、 鲁迅 、 郑振铎 、 闻一

13、多 、 朱 自清这样一些同 时又是作家 的 学者 , 在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对 史料的收集整理都化 费了很多精力 , 也 显 示出 边 们这方而的功力 、 见解和成就 ; 而在有关现代作 家作品的论述中(朱 自清还编有中国新文学研究 纲要瘫勺讲义) , 却很少顾及史料工作 。 也就垦说 : 在当时 , 现代文学史料工作还没有作为一项 一专门 的学术任务 , 提上研究者的工作日程 。 以上各 点共同地表 明 : 进入现代以后 , 当社会形态 、 思 想观念 、 文学艺术 、 学术体系发生一系 列变 草 时 , 史料工作的基础和传统出现了明显的脱节现 象和多种形式的空 白 ;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

14、门 尚在形成 中的学科 少 表现得尤 为明显 。 这样说 , 并不 是 意味着那个时期里现代文学的史料工作就 毫无成绩可言 。 象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一36 年) 、 第一版鲁迅全集(19 38年)的编辑川版 , 汗 寿裳 、 许广平等人的鲁迅回忆 , 阿英 、 唐张 、 林 辰等人对于现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 , 都属于毕 路蓝缕的最初成果 。 许广平 、 谢 澹如等人冒着 . 很大风险 , 保存了不少珍贵史料 , 也是功不可 没 。 他们都是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前驱者 。 但当 这些成果犹如孤单地矗立在茫茫荒原上的碑石 , 个别 的突出成就正好反衬出整 个工作的冷落寂 寞 。 如果说上述种

15、种 , 大多属于新旧时代交替过 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历史现象 , 那么随后的延误 和破坏 , 就更多地属 于原本可以避免的人为过错 了 。 本来 ,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标志 , 社 会制度 、 现实环境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 为人民 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现代文学的历史和传 统 , 理应受到肯定和尊重 ;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也表明以 “五 四 ” 为起点的现代文学告一段落 , 成 为文学历史上一 个 独立 的发展阶段 一这些, 都意味着现代文学 研究的史料工作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 可以作为正 规 的学术建设全面系统地展开了 。 然而 , 实际情 况完全不

16、是如此 。 史料工作作为历史研究的前提 自推础 , 在整个学科建设中理应 占有举足轻重和 一浪 草光行 ” 的位段 ; 但在五十年代上半期 , 虽然 一 下子编写 出版了五种新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 作 , 出 现 现代文学 研究的最初繁荣 , 并且大致确 方了这 门 学利 的基本格 局 , 史料工作却没有相应 的建树 。 为 了满 足 商 等 学校教学需要赶写出来的 教祠中存在明显的史料错误的事实 , 已经暴露出 兴科建设中这 种玻足 、 失调 的弊病 , 也还没有来 得及引 起人们 的注意 。 从 五十年代 中期开始 , 在 政治 、 思 思 、 文学 、 学术领域里接连不断的批判 运动 , 每次都涉及现代作家 。 当人们纷纷卷进对 于 “ 反刃城了 ” 、右 派 ” 、反 觉集团 ”、“修正 主义黑 线 ” 之类的声 一才, 忙于现代文学史上一些 “ 大是大 非 ” 、 路线 一 斗价 ” 的大辩论 , 更没有什么心思 和 这里可以随便举一个洲子 : 叹中国新文学大系 无疑是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