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474925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出血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介入处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出血: -CT与DSA对比检查研究分析 -介入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漆 剑 频,序言:,脑出血常见、多发、急重症、危及人类健康。 CT可明确诊断。 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早期诊断、明确出血原因、早期干预治疗。,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共55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30例,年龄在77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因脑出血就诊,先行脑CT扫描,而后行脑DSA检查。 CT提示3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2例脑实质内出血。DSA诊断脑动脉瘤257例、脑动静脉畸形143例、脑脉管炎89例、无异常发现69例。,病例资料:,87例脑动脉瘤及12例脑动静

2、脉畸形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 26例DSA检查无阳性发现的脑出血进行了血肿抽吸治疗。,讨 论,脑出血的病因:,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脉管炎、脑血管瘤、脑肿瘤、高血压、血液疾病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最常见的脑出血病因;其次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脉管炎、脑血管瘤和脑肿瘤导致的脑出血、血液疾病。,检查方法:,脑出血主要检查方法为:CT和CTA、MR和MRA、DSA 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脉管炎、脑血管瘤、脑肿瘤出血后经血管造影或血管成像方法多有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而高血压和血液疾病所导致的脑出血经血管造影或血管成像方法检查为阴性。,检查方法:,CT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脑出血,脑血管造影

3、(主要是DSA)可明确出血原因已成定义。 临床上,脑出血患者就诊后,通常是先做CT检查,明确诊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后再进行相应临床治疗和处理。但在CT检查明确有脑出血后是否再进一步进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因为脑出血后(1-7天内)进行脑血管造影有可能因血管痉挛导致动脉瘤不显影而出现假阴性。,检查方法:,CT平扫即可诊断脑出血 进一步的CTA可获得更多信息,甚至可以明确出血原因。 DSA还是目前公认的明确出血原因的金标准检查方法。,各类病变出血的CT特征:,脑动脉瘤好发于willis环,所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其血肿多是围绕着动脉瘤再向周边散开,CT常常表现为动脉瘤发生处斑片

4、状高密度影,并见周边颅基底池积血,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前交通支动脉瘤,前交通支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左侧后交通支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左侧后交通支动脉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左侧大脑中动脉侧裂干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右侧大脑中动脉侧裂干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右侧大脑中动脉侧裂干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右侧大脑中动脉侧裂干及后交通支动脉瘤,各类病变出血的CT特征:,脑血管畸形可发生于脑供血动静脉的任何一支,所以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可发生于脑任何部位. 其血肿多是围绕着血管畸形. CT可见斑片状高密

5、度血肿灶外;有时还可见“蚯蚓状”稍高密度畸形血管影及高密度钙化灶; 脑室内积血.,右侧大脑中动脉畸形,各类病变出血的CT特征:,脑脉管炎既可导致脑出血,也可导致脑梗塞 好发任何部位 CT或MR检查可发现单一血肿或单一梗塞灶 若出血和梗塞同时出现,应高度疑诊为脑脉管炎,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脑脉管炎,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AS:,脑脉管炎,脑脉管炎,静脉源性脑出血:,CT可见脑出血 血管造影显示为静脉血管畸形或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检查时一定要观察“静脉期”,各类病变出血的CT和DSA:,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域静脉畸形出血,右侧椎静脉系畸形出血,脑出血而DSA检查阴性的分析:,隐匿性血管畸形或隐

6、匿性血管瘤? 血管痉挛,急性期脑血管造影约20%阴性 高血压性血液疾患 血管造影检查时观察期不到位,“静脉期”,介入处理,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常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外科手术多不能将其切除,仅采用动脉瘤夹闭和周围包埋法。介入治疗是目前最佳、首选的治疗方法 适应证和禁忌证:原则上微导管可以送达到的动脉范围内所发生的脑动脉瘤均可以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但出血期间的动脉瘤须谨慎,极小、或动脉瘤颈极为狭窄的动脉瘤,其栓塞球囊或微弹簧圈不能进入;动脉瘤颈短而宽的动脉瘤,其栓塞球囊或弹簧圈进入后容易脱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和步骤:脑血管造影诊断明确后即可进行栓塞治疗。微导

7、管能安全、顺利的进入动脉瘤内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透视下确认微导管已进入动脉瘤腔内才可置放微弹簧圈。在置放微弹簧圈时,微导管虽已进入动脉瘤内,还须将微导丝继续前送,使之在动脉瘤腔内圈屈,这样才能保证在放置微弹簧圈时安全可靠。 疗效:疗效显著。 并发症:一过性脑缺血。动脉瘤破裂。误栓:微弹簧圈脱落栓塞正常脑供血动脉。,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电解铂金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电解铂金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电解铂金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手术疗效不佳,且风险大,容易遗留后遗症。介入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最佳的方法。 适应证和禁

8、忌证:原则上微导管可以送达到的动静脉畸形均可以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但伴有出血的动静脉畸形须谨慎。禁忌证:毛细血管型畸形;静脉型血管畸形;多穿通支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和步骤:先行脑血管造影,了解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诊断明确后,即可进行栓塞治疗;微导管能安全、顺利的进入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内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栓塞材料多为组织粘合剂异丁基氰丙烯酸盐(IBCA)。在透视下确认微导管已进入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内后才可注射IBCA。较大范围的动静脉畸形须分次进行栓塞治疗。 疗效:成功治疗者疗效显著,但有可能复发。 并发症:一过性脑缺血。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9、血栓形成脱落栓塞正常脑供血动脉导致偏瘫、失语。,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脑血肿介入抽吸治疗:,CT监视下进行。1抽吸定位仪;2直接抽吸(适宜大血肿);介入抽吸是治疗脑血肿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先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原则上脑血管造影“阴性”可行抽吸治疗。相对禁忌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肿介入抽吸:,结束语:,介入放射学不是孤立的学科,介入医师必须有很好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基础和经验,“正确的诊断才能有正确的治疗”。 脑出血常见,明确出血原因才能有相应正确的治疗。 神经内、外科医师具有相应的优势。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大趋势。,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