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47561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易错字丁卯年(mo)躬行(gng)商酌(zhu)草率(shui)生疏(sh)恳切(kn)譬如(p)朦胧(mng lng)累赘(zhui)别扭(bi)拖沓(t)妥帖(tu)诲人不倦(hu)不耻下问(ch)颠沛流离(din pi)修润(rn)21cnjycom2.多音字累别强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侧重于不厌其烦地再三教导。用于教育别人。用于规劝他人。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侧重于反复规劝。5.词语释义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不耻下问:不以

2、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妥帖:稳当;合适。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修润:修改润色。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商酌:商量斟酌。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21*cnjy*com【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

3、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

4、先生的语文主张。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的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一、叶圣陶先生名言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

5、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4.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10.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1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12.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

6、的成长大有益处。13.理想是事业之母。14.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二、叶圣陶先生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节选)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我们且不问其他,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读书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通”与“不通”,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是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

7、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

8、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 ,一直减到没有。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参

9、考答案例: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二、参考答案“双层的悲哀”指的是“旧年将去,叶老去世”。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还有:“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中第一个“朦胧的”是指“朦胧诗派”,“顺势朦胧的”指表意不明确,含糊其词的败笔文章。三、参考答案“写话”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即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本文具有“写话”的风格,例如:“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此用语平易自然,鲜明简洁,似“写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