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4568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分层练习】《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岳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选择题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2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3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

2、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岛;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汕头特区、海南岛;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4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ABCD6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3、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中“弓”“箭”“弦”是指()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BCD 能力题一、选择题1曾有国际舆论评价中国“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评论应该出现于() A1842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 2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所有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

4、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BCD 3北京建国饭店初营业时,专为接待外国友人。时值法国总统举办答谢宴会,不巧遇上天花板漏水,外方经理遂吩咐一位领班站在漏水处,引导往来宾客。据此推断,建国饭店是() A尼克松访华时的驻地B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样板C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 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峰会的会场 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

5、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5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 6清政府开辟通商口岸与当今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外商在中国享有的权利 B关税税率C开放的区域 D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二、材料题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6、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 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一一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 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7、的谈话要点材料四 十三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 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3)据材料二、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提升题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

8、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B大连、青岛 C深圳、珠海D海南省2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发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3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中国正在对外开放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经济全球化的迹象美国

9、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BCD 二、材料题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深刻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1842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八十五年中,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开放口岸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因此,通商是一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

10、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 材料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摘自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皇帝允

11、许通商为对“洋人赐恩的标志”的本质问题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主张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理由。就在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内容,分析中央表示对经济特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说明了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哪些因素相关。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同时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应选C。 2.【答案】D【解析】国家把长江5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指经济特区的设立;项浦东

12、的开发是在1990年;C项是指经济特区的设立,故排除A、B、C三项。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处要求是经济特区,结合表格内容可知为汕头特区和海南岛,排除B、C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而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除A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大战略步骤,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点和标志。 5.【答案】C【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是工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先从基本点经济特区,再到

13、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开放整个内地。 6.【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能力题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从材料“实际开放半个中国”,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应该指1984年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 2.【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是1992年十四大中的主要词汇;“改革”“对外开放”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

14、位应是十一大的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应是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据此可以判断出选B项。 3.【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外方经理”可知,建国饭店是中外合资企业,C项正确。4.【答案】A 【解析】抓住20世纪90年代以及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的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开放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故A项正确;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D两项错误;丝绸之路不在沿海地区,B项错误。 5【答案】D【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 6【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政府完全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主动实施的,它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二、材料题1.【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