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420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导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 yw7220主备人:钟家娟 研讨人员 语文备课组 研讨时间:2017、4、20 审核人:青溪初级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案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教学难点】: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时间】4课时【法治渗透】 【教学过程】1、 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首

2、诗都是一副色彩鲜明的画,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将逐一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2、 自主先学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怆然( ) 岱宗( ) 眦( ) 鸡豚( ) 涕下( ) 凌绝顶( ) 青未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独怆然而涕下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会当凌绝顶 ( )(5)、自缘身在最高层 (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少任侠。开耀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 麟台正字, 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

3、宜击契丹。后解职 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 死于狱中。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新课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4、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境遇,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 诗人想到宇宙浩大,个人渺小,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内心无限感慨,涕泪纵横。“独”字,正是诗人寂寞、凄凉、苦闷的心境。 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诗歌中抒

5、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前不见来者 , 后不见古人。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

6、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四、学习望岳(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7、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 、新课探究1、翻译全诗。2、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主要写了什么? 两层。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层,着力表现诗人的感受。3、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提示:抓住各联的关键词)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广阔、景

8、色秀美、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4、归纳诗歌的主题。(提示:运用“这首诗歌通过写(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表达。) 这首诗歌通过写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三)、品味语言(1) “造化钟神秀”中“钟”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

9、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四)、当堂检测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高大雄伟 _的特点。五、学习登飞来峰(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朗读节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10、层。(二)、新课探究1、翻译本诗: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 , 。2、 登飞来峰前、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前两句侧重写景充满生机;后两句侧重抒情踌躇满志。3、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奸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30岁时。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3) 、诗句赏析1、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千寻,言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

11、还是写塔高。两句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直抒胸臆,境界全出。六、学习游山西村(一)、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1、关于律诗:古诗中,八句的称为律诗,律诗中每两小句为一联,共四联:1、2句是首联,3、4句是颔联,5、6句是颈联,7、8句是尾联。每一小句诗中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之说。如:杜甫的望岳是五言律诗。 2、关于写作背景: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

12、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的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2) 新课探究1、 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村人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因为这两句诗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仍蕴含着希望,时时鼓舞着人们,因而被广泛引用。3、 诗句赏析(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淳朴、热情、好客的情况。诗人从这里起句,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做铺垫。一个“足”字,极尽表达了农家人款待客人的盛情。(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通过“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景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