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3925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主要人物,联读相似作品,感受爱国情感一、导入新课: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了解教学目标:二、自主先学1、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就给予鼓励。)点拨: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2、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三、自读悟学:美点聚焦1、导语: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

2、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这里把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精心运用了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2、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小说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温和的批评、深深的自责、谆谆告诫外在的力度、内心的激情) (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

3、哪些描写方法?相机指导朗读。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4、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钢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2)相机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

5、;意思的递进。(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上课一开始,他用 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

6、略者无比的痛恨。师: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3、面对这亡国之殇,不仅仅是韩麦尔先生惨痛,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韩麦尔先生、镇上的居民们、小弗朗士,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人们心里已经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细节赏析:P58(1)郝叟老头:初级读本 横放的大眼镜(2)就连那些“鸽子”:(这联想,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

7、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师点拨: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生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a、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b、种种外因:P

8、66内 因:小结:最后一课之所以能摄人心魄,就在于小弗朗士在种种外因(如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庄重无畏地教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郝叟老头、阵阵紧逼的教堂钟声和普鲁士士兵的收操号声)和内因(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的作用下,终于从一个贪玩无知到恨敌人,当韩麦尔先生奋力书写“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时,就不仅写在黑板上,也是写在了小弗朗士的心上,在下一代心中植上民族的根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问题举例):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

9、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五、反思悟学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1、P59第一节(后面2、P61 T4 文化侵略 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

10、。六、检测督学1、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催人心魄,催人泪下。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结语:养成这样探究的习惯,才会拥有美丽的语文,养成自觉与自塑的品格,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2、创新写作续写提示:题目设计为之后。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结构要完整七、板书设计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