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3821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第1节,新知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创新演练 大冲关,读教材填要点,要点一,要点二,随堂检测 归纳小结,课下作业 综合提升,试身手夯基础,1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微观 原因。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会用原子结构和 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读教材填要点,一、静电的产生 1产生静电的三种方式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有 起电、 起电、 起电,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静电感应 导体因受附近 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摩擦,接触,感应,带电体,3电荷的种类及其作用规律 (1)物理学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2、棒带 。 (2)实验结果表明: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定律 1原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组成,核外有带负电的 ,通常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 ,因此物体不显电性。,正电,负电,相互排斥,相互吸引,质子,中子,电子,相等,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 转移到 ,或者从 转移到 。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3物体带电 (1)实质:物体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使 发生转移,原子内的电子数与质子数 。 (2)结果:从整体上看,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一部分,另一部分,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电子,不相等,正电,负电

3、,关键一点 三种起电方式尽管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电荷(电子)的得失或转移,电荷本身并没有创造和消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1静电的应用 静电的应用有 、静电喷雾、静电空气净化、静电氧化、 、作物种子处理等。 2静电的防护 (1)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是避免静电的积累,尽快把静电 。如印刷车间内应保持适当的 、油罐车车尾安装铁链、传送带上镀银等。 (2)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的情况下选用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激光打印,静电灭菌,导走,湿度,试身手夯基础 1三种起电方式如图111所示,图111,答案:摩擦 感应 接触,2. 如图112所示,在带电荷量为Q的带电 体

4、C右侧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 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C移走,再把A、B 分开,则A_电,B_电;若先 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_电,B_电。,图112,答案:不带 不带 带负 带正,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中性的物体若缺少了电子带正电,多余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缺少了电子的毛皮

5、带正电。而正电荷是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A正确。 答案:A,4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小火花,并伴有叭叭 的响声,这是因为 ( ) 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 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净电荷(人体和衣服上的)累积到一定程度产生放电现象。 答案:A,1三种方式的比较,2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如用一个带电体去接近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带电导体上的电荷与金属导体内自由电子相互作用,使得金属导体近端出现异种电荷,远端出现同种电荷,且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如

6、图113所示,当带负电的物体A靠近不带电的物体B时,B左端带正电,B的右端带负电。用手与导体B接触一下,负电荷被导走,B就会带正电(接地带电),或者将B从中间一分为二。B的左端就带正电,右端带负电(分割带电)。利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图113,名师点睛 (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或先断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感应起电只适用于导体,绝缘体因其无自由移动的电子而不会感应起电。,1.如图114所示,将带有负电 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 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哪种 方法不能使两球都带电? (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

7、棒,再把两球分开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 D先使甲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图114,思路点拨 对感应起电方式必须有严格的操作步骤:靠近分离移走,这样才能使分离的两部分带上异种电荷。 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不符合题意;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符合题意;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不符合题意;若,使甲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将被导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不符合

8、题意。 答案 B,本题中使物体带电时,用到了感应带电和接触带电两种方式,而感应带电必须注意操作步骤,即保持带电体在附近时,把原来接触的两导体分开,才能使两个导体分别带上异种电荷。,1“中性”、“中和”的本质 电中性的物体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代数和为0,对外不显电性;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数量达到异号、等量时,正负电荷代数和为0。 2“总量”含义 指电荷的代数和。,3起电过程中电荷变化 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本质都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名师点睛 (1)物体带电量与电子的电荷量的关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物体的带电量是指物体所带的净电量,即对

9、外显电性的那部分电荷的电量。物体是因为电子的得失才带上电荷,所以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而电子所带电荷量为元电荷,所以物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共转移的电量为多少? 审题指导 解决本题需把握以下两点: (1)明确金属球A、B带异种电荷。 (2)A、B接触,先中和后平分。,答案 4.8109C,两导体小球接触电荷中和的过程,也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小球,接触后两小球最终的带电量一定相等,且带电性质也完全相同。,1(

10、对应要点一)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 器的箔片张开,如图115中的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图115,解析: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当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金属球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金属球上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相异的电荷,而箔片上则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相同的电荷,因此只有B选项正确。 答案:B,2(对应要点二)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 擦后,M带正电荷1.601019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过程中正电荷从N转移到M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01019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01019个电子,解析:摩擦前M、N都不带电是因为它们均为电“中性”,而并非它们内部没有电荷,A错。摩擦后M带有1.601019C的正电,说明M失去、N得到一个电子,故B、D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N带有1.601019C的负电,C正确。 答案:C,(1)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感应起电的规律可总结为“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3)电荷均分原理的条件是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先中和后平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