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71911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 (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发展生产力进阶练习一、选择题1.“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生产率。下列属于这一改革措施的有 企业重视科研,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增发政府债券,提高财政赤字率加速农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升消费预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A.B.C.D.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推进供给侧改革 意味着要实行需求紧缩 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要扩大供给,满足市场 要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A.B.C.D.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

2、.正确 B.错误 二、简析题4.(18分)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新常态经济是惠民生使人民幸福的经济,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新常态经济学是幸福经济学。 材料一:新常态经济下,淮北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于 2015年 7月 1日起 ,市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已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1)谈谈新常态下,淮北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经济意义。(9分)材料二:习

3、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结合材料,为企业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建言献策。(9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材料一 粮食丰收,粮价

4、大跌。2015年入秋以来,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玉米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而小麦在国庆前也经历了一轮断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购价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材料二 当前影响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较为突出:种粮成本上升,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土地流转总量不大,粮食生产规模化小;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耕地的“白色(化学肥料、农药、农膜)污染”、“黑色(水、环境)污染”导致的土地有机质含量减少,地力下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价下跌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5、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发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2.D3.A4.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预期,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调整经营战略,避免盲目扩张,注重提质增效,以适应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新形势,实现集约化经营。调整产品结构。了

6、解市场行情,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以适应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企业分配,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保障劳动者利益,以适应人力资源稀缺、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注重节能减排,主动适应资源环境约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 (1) 粮价下跌,农民的种粮收益减少,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价格调节产量,粮价下跌会导致农民减少粮食种植规模,不利于维护粮食生产的稳定;价格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粮价下跌会导致农民减少种粮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非种粮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转

7、变粮食生产方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种粮成本。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率。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全面推动农村的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推动粮食生产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解析】 1. 此题综合考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国家宏观调控,财政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

8、解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用排除法作答。材料强调的是供给侧改革,企业重视科研,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加速农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属于生产端改革,符合题意;增发政府债券,提高财政赤字率,提升消费预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是通过需求来影响经济,属于需求侧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此题考查发展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查理论实际的能力。供给侧改革强调增加有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解决供需错配的矛盾。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要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故符合题意;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实行需求萎缩,故说法错误;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扩大供给,故

9、说法错误。故选D。 3. 此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需要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题中观点正确。故选A。 4.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分析的方向是“淮北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经济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此题需要把握设问的关键词“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针对的群体是贫困人口,可以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比如可以考虑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富的目标,也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等知识。可以用一些时政语言比如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让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

10、 (2)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根据设问确定分析的方向是“为企业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建言献策”,属于措施类试题,实质是考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知识,可以据此考虑课本基础知识,比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的管理、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知识。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注意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材料“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可以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材料“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可以考虑处理好企业和职工的关系;根据材料“随着资本、土地等

11、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可以考虑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就可以全面作答此题。 5. 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本题以粮食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该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一般情况下要回答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在回答此题时,审设问可知,本问要求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价下跌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此可以断定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具体可从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的影响两个大方面作答。(2)该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往往分为三步:第一步:定点。审读设问,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生活。第二步: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中找关键句。第一句总述问题,后边从五个方面具体分述存在的问题,每个分号是一层。第三步: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有效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注意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具体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五个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