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68041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甘地被刺》习题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地被刺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幅(f)度蕴(yn)藏贬(bin)斥 坚如磐(pn)石B晚祷(do) 悲恸(dn)屏(bn)气 惊慌(hun)失措C间(jin)隙 额()头瞻(zhn)仰 顶礼膜(m)拜D负荷(h) 跳跃(yo)承载(zi) 矫(jio)健英姿解析:B项,“恸”应读tng;C项,“间”应读jin,“膜”应读m;D项,“荷”应读h,“跃”应读yu。答案:A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褐色夜幕爆发悲恸欲决B瞻仰花圆宽恕惊慌失措C期图笼罩胸膛融为一体D顶礼抽泣爆竹衰弱不堪解析:A项,决绝;B项,圆园;C项,期企。答案:D3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

2、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三枪拍案惊奇的主题歌,似乎在暗示最近市场的光怪陆离:最近四个交易日,沪综指单日波动幅度分别为2.89%、1.56%、3.42%和2.96%,围绕3 200点上下波动。不少散户在这样一种震荡市场中显得无所适从。业界揣测,这或许是机构在暗度陈仓,围绕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概念悄然吸货。A扑朔迷离 B光怪陆离C无所适从 D暗度陈仓解析:B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宜用“诡异”,或用成语“波诡云谲”。答案:B4下列各句中, 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

3、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B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C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D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解析:B项,语序不当,“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应改为“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谈起北美生活经验,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浓浓的科幻氛围,有科幻传统的社会可以是商业的、现实的,但也一定拥有对人类未来憧憬的热情,及纵容这一热情的广阔空间,_。_。_。

4、_。_。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如果少年都在读鬼吹灯,青年都在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A BC D解析:先谈一颗“梦想种子”的播种、发芽,应排

5、列在一起;而是对这一过程的本质进行总结。则更进一步谈“不断播种”的问题,所以应放在后面。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1948年1月30日,78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

6、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做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

7、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的更多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人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

8、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为抗议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尸体按印度传统方式进行了火化。终年78岁。(光明日报)6新闻一般不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但我们在读新闻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出事实与观点的

9、关系。本文中的事实与观点是怎样做到完美统一的?答:_解析: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悲愤,又有敬仰。答案:一代“圣雄”惨遭杀害,作者内心十分悲愤,同时对“圣雄”甘地又心怀敬意。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这些材料:甘地被刺事实,甘地一生的经历和他的人生信仰与追求,人们对甘地被刺的反应等。作者所用的这些事实很好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7课文与本文都是报道圣雄甘地被刺事件的,但是我们读后发现,两则消息报道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本文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答:_解析:需要把握行文技巧,这样更容易产生对甘地的敬仰之情。答案:这则消息虽然是报道甘地被刺事件,但是文章中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只有

10、第1、2段。交代了基本情况之后,作者开始追述甘地一生的经历,在这样的叙述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甘地的伟大与崇高。作者这样处理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基本事实,同时在追述甘地人生道路的过程中,让我们不由对他产生敬意。8圣雄甘地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敬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衰减,相反,人们愈是觉得他精神可贵。读了这两篇报道之后,你觉得他获得人们尊崇的原因是什么?答:_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只要把握好甘地的精神实质,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甘地被后人称为“圣雄”,是因为他面对邪恶不惧怕、不屈服,一步步挺进,一次次交涉,用公理和智慧与侵略者较量,直至让对方在世界舆论面前无地自容。他的“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使我们懂得道德的力量和品格的崇高。甘地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平的表达比暴力更得人心。三、表达交流9在语段的开头加上一个总领性的句子。_。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并到全国旅行,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甘地再次绝食,使秩序得以恢复。但此后不久,甘地却遇刺身亡。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