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466641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卷(33分)一、基础题(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闻(fi) 犄角(j) 什刹海(ch) 恪尽职守(k)B恣意(z) 慰藉(ji) 啐烟头(cu) 微创手术(chung) C遏制() 隽永(jn) 核泄漏(lu) 韦编三绝(wi)D熨帖(y) 晕车(yn) 反间计(jin) 曲高和寡(h)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不再,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B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濛濛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

2、。C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接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D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有的素性恬淡,归去来兮,种菊东篱。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具文学意味的一组是( )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有的只是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 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 各种悲剧。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 的断然压力。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 。

3、A. 稚嫩 演绎 商讨 惊诧 B. 稚嫩 串演 商讨 惊异C. 稚弱 串演 商榷 惊骇 D. 稚弱 演绎 商榷 惊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印尼一山区持续数天的季节性暴雨引发了火山岩浆喷发,一时之间,石破天惊,地动山摇。 B今年秋季,大量焚烧的秸秆一度造成了我省交通干道被浓雾笼罩,直到几天后灰飞烟灭,高速公路才恢复畅通。 C从2012年起,大学生在山东创业可获得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补贴,一些家长听说后不禁拍手称快。 D.2014年,我国严厉查处了一批利用权利或关系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以谋取暴利、扰乱市场秩序的“资金贩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4、项是( )A.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章诗篇,每一位诗人的每一部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B.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C.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可以饱觉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而且不会感到了岁时的肃杀。 D. 由于这恶魔似的铁马,让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传遍了全乡镇,让肮脏的工业脚步混浊了湖水,让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被吞噬了。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

5、恰当一项是( ) 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没有。 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A. B. C. D.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以语言幽默

6、、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C.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在师说中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811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

7、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

8、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丙】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拥有)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明李桢六国论) 8.对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当:抵挡 B.窃怪天下之诸侯 怪:责怪 C.以二国委秦 委:对付 D.视秦无异也 视:比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

9、同的一组是 A.以阴助其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为之文以志 C.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常为之深思远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D.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11.下列对以上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地赂秦”,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割地赂秦,但它们也因别国“赂秦”而灭亡。 B.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 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 C.

10、苏洵的六国论全文以历史事件来论证,兼有形象的比喻说理;而苏辙六国论节选部分以议论说理为主。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第卷(87分)三、语言文学素养 (32分)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4分)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3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1、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本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请抓住词中两处文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怀。(4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尤其为人称道。请你简要说说其妙在何处。(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凭谁问, ,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雄姿英发。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5分)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