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66383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调研组2008年6月1日根据周强、甘霖同志的指示,省政府办公厅、商务、发改、财政、国土、交通及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于5月13-19日赴郴州、永州、衡阳3市10个区县就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印象是,三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抓住产业转移宝贵机遇,取得了不错成效,发展潜力很大。但也面临外部竞争激烈,内部认识不尽统一,承接转移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加强指导和扶持。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受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实施差别政策、环境容量制约、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营商成本增加等因素

2、影响,沿海地区部分产业正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大规模向外转移。湘南三市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取得了不错成效。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珠三角地区有意内移的企业往往将湘南地区作为考察的第一站。近年来,湘南三市接待的沿海客商明显增多。特别是去年以来,香港、广东等地商会以及企业纷纷前往湘南考察投资环境,洽谈转移办厂。据宜章县商务局介绍,今年4月1-15日,该局就接待了10批次广东客商。桂阳、蓝山等地介绍,以前到沿海招商,有些客商请都请不来,现在每周都有2-3批沿海客商找上门来谈项目。他们说:现在不是招不招得到商的问题,而是接不接得下来的问题。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已成为三市招

3、商引资的主体。郴州、永州是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7年郴州承接沿海转移项目47个,占新批项目的71%。永州目前共有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70%来自沿海产业转移;近三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内资300亿元,其中沿海转移项目投资分别占45%和40%。衡阳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近两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85个,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其中沿海转移的港澳台投资占85%;引进内资项目200多个,实际利用内资250亿元,来自沿海地区的投资占80%。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三市依托本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承接了一批机械装备、有色冶金、盐卤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转移项目,壮大了产业规模

4、,提升了技术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郴州出口加工区、永州蓝宁道三县以及耒阳等地,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务工收入,培训、储备了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才。据永州市有关部门测算,该市30%的经济增长、53%的固定资产投资,双牌、新田、江永等县80%的县级新增财政收入都是来自产业转移项目。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外贸进出口规模由2001年的1.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14.9亿美元,在全省所占比重由6.6%上升至15.4%,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衡阳、郴州、永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8.5、4.7和1.7亿

5、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6%、67.6%和111%。湘南开放型经济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三市外贸依存度(外贸进出口额与GDP的比值)大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三市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衡阳、郴州绝对额在全省排位还相对靠前,但2007年三市外贸依存度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6个百分点。在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与GDP的比值)方面,湘南三市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缺乏全流程、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和龙头企业。目前,沿海产业项目向湘南转移还处于初期的试探性阶段,转移的环节以“两头在外、单一工序”式的简单加工制造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配套协作”型产业链,向上下游

6、产业延伸程度不够,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等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或沿海地区采购,本地配套产业发展不充分。作为承接转移重要内容的加工贸易在三市还刚刚起步。加工贸易企业少、规模小。2007年三市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仅26家,加工贸易出口额全部加起来只有5811万美元,仅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尚不及江西赣州的五分之一。今年的发展态势也不理想,一季度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郴州受年初冰灾等因素影响还下降了24%。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沿海地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各种方式消减中央政策的冲击,实施内部转移。广东省采取省内结

7、对转移的方式,积极引导东莞、深圳、广州等地的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财税收入由两地分成,每建成一个园区省财政奖励4000万元,政策措施很有针对性,目前已经建成对口转移园区15个,形成相当大的消减效应。中西部省市以各种手段和措施竞相承接产业转移。江西赣州出台了十分具体详细的配套政策,不仅不遗余力改善交通、物流、通关等基础条件,甚至对投资者在子女上学、交通违章等细节上都有明确优待规定,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加入竞争。有一个还在进展当中的实例,说明湘南地区在承接转移竞争力上存在差距。去年8月和12月,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先后率大型经贸

8、考察团到郴州和赣州考察,考察郴州后什么项目都没谈成,考察赣州后却成果显著,双方签署了合作开发赣州(香港)工业园的框架协议,在赣州规划50平方公里园区,围绕电子电器、有色新材料、机械制造三大产业定向承接港资企业转移,短短5个月时间就已有157家香港企业签订入园意向书,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二、主要问题香港特首曾荫权今年4月26日在武汉中博会上指出,沿海的港资企业已经准备向中部转移,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政策的延续性,其次是承接地不同方面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运输基建以及物流和环保设施,第三是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人力和水电资源供应。假如欠缺其中一环,他们就会继续采取观望态度,不敢贸然踏出第一步。以上几个方面,也正

9、是湖南特别是湘南地区的问题所在。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认识还不统一不少人认为沿海转移的项目是落后产业、淘汰技术,没有承接价值;认为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对地方税收贡献小,财政扶持是赔本赚吆喝。不能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的发展规律,因而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措施不得力。此外,在国家从严控制用地、紧缩银根、严格环保标准等宏观调控政策下,承接产业转移受到一定影响和限制,是否需要和如何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支持承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识也不一致。鼓励政策不够清晰和稳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鼓励政策。到底能给企业什么具体优惠,说不出一二三四;有些政策只有原则

10、性意见,没有实质性的措施来支撑和落实;一些地方引进项目时什么都答应,进来后却兑不了现;对待不同类型、落户不同地区的企业在政策上没有多大区别,产业引导乏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抓了多年,“三乱”问题仍然存在,潜规则仍然盛行,政府部门服务仍然不够高效、透明和规范。由于缺少清晰、明确而长远的政策,政务环境不优,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尽管三市毗邻粤港澳,有京广、洛湛铁路,京珠高速、G107、G106和永连等公路与广东相连,且武广高速铁路正在建设,过境的几条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但当前出省通道特别是南向通道仍然偏少,省际断头路、卡口路不少,一些市

11、县的对外交通不便捷。作为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园区条件也不完善,水、电、路、气、通信以及标准厂房、环保设施、公交、金融、娱乐等设施不配套。部分城市特别是一些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落后,投资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不愿意落户定居,即使留下了也不安心。原辅材料本地配套能力差,现代物流业不发达,进出口物流成本较沿海地区高出很多。口岸大通关环境亟待改善,永州企业出口还需折回衡阳报关、报检,很不方便。用地用工等生产要素供给不充分很多县里的同志反映,一个县一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只有300400亩,既要进行城市建设,又要保证工业发展,真正大项目来了,接一个都不够。而且分类基准地价定得过高,不仅与一些中西部省份相比没

12、有优势,甚至也高于广东一些地方的价格。本地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因为本地工资较低、沿海发达地区机会更多等因素影响,多数人更愿意前往沿海地区务工,难以保障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尤其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对策建议产业转移和承接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二战”后,日本、西德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腾飞,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都是得益于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此轮东部沿海产业大转移,是中西部加快发展最重大、最宝贵的机遇。对湖南而言,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和

13、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湘南地区是我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面对激烈的竞争,亟需加强指导,重点扶持。(一)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疑虑,凝聚共识。一是要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产业转移,不但能使资金、技术、品牌、市场一步到位,多快好省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迅速提升后发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二是要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将会由简单加工制造逐步向两端延伸,由贴牌生产、简单代工向自有品牌、自主营销过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将会逐步显现。三是要切实增强

14、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紧迫感。这轮产业转移预计将在三至五年内完成,机会稍纵即逝。因此,不要再犹豫迟疑、错失良机,一定要下定决心,增强信心,充分发挥和创造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大开放,承接大转移,促进大发展。(二)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原则和方向建议将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思路明确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创造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找准承接方向,打造和创新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提升承接竞争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原则要求

15、: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承接转移工作新格局;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承接产业集群转移,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倡导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我省转移,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注重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加强规划布局和全省统筹,引导各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发展特色区域经济,避免产业同构和无序竞争。湘南三市要依托和发挥其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找准产业转移的承接方向,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依托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国家加工贸易新政策,大力改善物

16、流和通关条件,实现加工贸易的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二是依托劳动力资源和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电子五金、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塑料陶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三是依托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积极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四是以湘南优势产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引进与衡阳变电设备、钢铁管材,永州汽车制造,郴州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项目。(三)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产业转移最根本的动因还是寻找便利条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就湘南三市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各类开发园区、出口加工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一要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加强规划统筹,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