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66102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条原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 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论(共8条原理) (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2.方法论:,3.反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

2、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历来执行按年龄退休的政策,从男性来看,有的人中学毕业十七八岁参加工作到六十岁退休,而博士生二十

3、七八岁参加工作也是到六十岁退休。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知识分子,对退化政策作一定的调整已是不可避免。据报道,上海市已提出按工作年限退休的政策。这表明( ),A.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相适应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2.方法论:,3.反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

4、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3.反对:

5、,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1.原理内容:,2.方法论:,3.反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

6、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始终不渝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用哲学观点看,这是因为:,A.基本路线具有稳定性和总揽全局的指导性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 C.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B,例: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迷信是傻子遇见骗子的结果。请简析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一切迷信都是反科学的错误意识,迷信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迷信使人误入歧途,危害社会。所以,迷信的

7、人就是傻子,传播迷信的人就是骗子。可见,迷信就是傻子遇见骗子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识破骗术。,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2.方法论:,3.反对:,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

8、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

9、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们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的重要表现。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的预见;人们能够运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至变害为有利。,主观能动性实现条件: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认识和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发

10、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2.方法论:,3.反对:,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2.方法论:,3.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用

11、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2.方法论:,3.反对:,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