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99894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学年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r,52;Cl,35.5;Na,23;O,16;K,39;I,127;Hg,200.6;Fe,56;Al,27第I卷 (选择题共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

2、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2. 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分离出类囊体和基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选项中各试管得到的产物情况正确的是( )试管叶绿体结构光照C18O2ATP、NADPH三碳酸甲类囊体+乙基质+丙基质+丁基质和类囊体+(注:表中的“+”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A. 甲试管可得到18O2 B乙试管可得到三碳糖C. 丙试管可得到葡萄糖和淀粉 D. 丁试管可得到蔗糖3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

3、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过程中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变化B. 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 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一般都相同D. 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4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

4、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5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是对该图的分析:( )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二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 D都错误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激素处理以提高分化率C重组质粒中的抗性基因与目的基因表达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D将特定的病毒注射到相应动物细胞内进行培养可获得特定的抗体30(18分)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请分析回答: 干扰素的产生受细胞内基因的控制,通常处于抑制状态。在病毒刺激下,干扰素基因经转录、翻译形成干扰素前体,进一步加工成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这是它们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最后通过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某些干扰素可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 ,激活该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RNA酶使病毒的mRNA ,有些则可与核糖体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某些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D

6、NA的合成,通过减慢细胞 分裂过程抑制肿瘤。还有些干扰素可提高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细胞的能力,从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获取干扰素的传统方法是从人的白细胞中提取,但产量很低。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技术将重组DNA导入牛的受精卵中,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产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利用 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即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 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实现至少需要三种必要的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_。 其中,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_。 A逆转录酶 BRNA聚合酶

7、 CDNA连接酶 D解旋酶31分析有关科学研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对唾液进行稀释后得到),3%淀粉溶液,碘液,0.3%NaCl,1%CuSO4,1%Na2SO4,蒸馏水。实验器材:略。实验步骤:取4支干净的试管,按照下表的设置,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37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2mL1mL

8、请为本实验拟定一个课题 。 请分析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 。 若1号试管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碘液的颜色),请预测其它3支试管的鉴定结果与1号试管的不同处。2号试管 。3号试管 。4号试管 。(8分) 经实验发现0.5mg/L6-BA和0.3mg/LIAA的配比能诱导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比率达70%,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达5.3个,适当降低IAA浓度或不含IAA,效果是否不同呢?有人利用所提供的0.5mg/L6-BA和浓度分别为0.1mg/L、0.2mg/L、0.3mg/L的IAA进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思路: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成若干组,灭菌往

9、培养基中各加入适量的0.5mg/L6-BA,并分别依次加入等量的0.1mg/L、0.2mg/L、0.3mg/L的IAA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 指出上述实验思路的2处不足之处并改正 , 制备菊花原生质体时,一般应将组织放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0.50.6mol/L甘露醇溶液的作用是 ,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时 (填两种细胞器)的活动明显增强。32(8分)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

10、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假设第代个体的两对基因中均至少有一对基因是纯合的,-3的基因型为AAbb,且-3与-4的后代均正常,则-1的基因型为 。-2的基因型为 。 在上述假设的情况下,如果-2与-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理综生物部分答 案1. B 2. B 3D 4C 5C 6C30(18分) 空间结构 胞吐 受体(糖蛋白) 水解 有丝 T淋巴 DNA连接 DNA连接酶 运载体(1分1格) C31(10分) 探究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作为对照

11、,排除Na+,SO42-对酶活性的影响。 2号试管不管何时取样,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或蓝紫色)3号试管与1号试管相同4号试管比1号试管更早呈现出黄色(或不变蓝)。31(8分) 缺乏对照组,应该增加一组加入适量的0.5mg/L的6-BA,并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统计指标少了一个,应该要统计外植体上的丛芽数,并求平均数。 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32(8分) 常染色体隐性 AaBb AABB或AABb 5/9通过集中整顿,实现软弱涣散支部班子配齐配强、能组织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