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与建文比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8228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武与建文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洪武与建文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洪武与建文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洪武与建文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洪武与建文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武与建文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武与建文明朝,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一个令无数历史学家唏嘘感叹的朝代。在这个朝代的开始,有两个年号,一个叫洪武,一个叫建文。一般人不注意,这两个年号刚好相反!众所周知,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这个年号很有名,以至于有人称呼朱元璋为朱洪武,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按照宗法继承的规矩便成为了皇太孙,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便成了皇帝,就是明惠帝,年号建文,所以又叫建文帝。朱元璋是朱允炆的爷爷,建文帝是洪武帝的孙子,这就是两人的关系。 看看明朝的前两个年号吧,洪武就是发扬武功,强大军事,硬手腕解决问题,朱元璋的前半生从卫兵、将军、吴王到皇帝和“武”字紧紧相连,用武强大自己、用武

2、消灭对手、用武剪灭内部威胁,他的一生可谓真正使弘扬光大了“武”这个字,洪武的年号正是他的个人行为反应。至于建文这个年号,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的意思,建立以文治国的状况,用怀柔而非专职强人的手段来统治,我们纵观建文帝的短暂的一生也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政策,建文帝的改革中重视文并提升他们的品级、减轻刑罚、平反冤狱、减轻赋税等政策都是与洪武朝截然相反的,在这里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他的文治就认为他是软弱的,唐太宗不也是这样吗,历来的太平君主不都是这样吗? 或许我们不这么认为,但是有些人偏偏要这样想,他们就是永乐皇帝和他的臣僚们,处于维护成祖的合法地位,他们将建文帝尽量的抹黑而将朱棣尽量的拔高,于是史书中便

3、出现了许多可笑的地方,朝廷上朝的时候群臣竟然争相夸奖朱棣。罢了,我们看看朱允炆的称呼吧,在明史和明实录中对于他的地位基本上是模糊与否定的,前期甚至要尽量地让人们遗忘他。在明实录中,关于朱允炆的“皇太孙”一词有10 处,“太孙”一词有1处。“建文”一词最多,有307 处,其中一部分是表达时间的概念,如“建文中”有88 处,“建文时”24处,“建文间”2 处,“建文年间”1 处,“建文年号”11处,“建文元年”1 处,“建文五年”2 处。加起来,共有129 处是时间概念,而另外的178 处大概指建文帝本人,其中“建文君”有58 处,“建文皇帝”3 处。但后世通用的“建文帝”一词则无一处见载。表现朱

4、允炆失位的“逊国”一词,仅有4 处,与之相关的“革除”一词有41 处。这就是明实录有关建文历史的全部记载。至于他的庙号让皇帝和谥号惠帝则是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后的南明时期才产生的。 建文和洪武都是动宾短语,关键的车别在于“文”与“武”二字。一个朝代的前几位皇帝往往是文武兼备的,由于明太祖时期已经将外部的强大的敌人平定了,内部的大将也杀了许多,对于皇权的威胁已经很小了,只剩下藩王这一大祸患了。所以对于建文皇帝来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国家,而削藩也是建设国家的一部分,不过这个骨头比较难啃。 洪武时期,重武轻文,这也是开国的时候武官的重大功绩造成的必然,然而明太祖究竟没有用宋太祖的柔术,直接用武力解决

5、了存在隐患的交兵悍将,由于明太祖的个人原因与时代原因,明初的刑罚严重,对于文臣的重视也是不足的,文人的地位比较低。在建文时期,他针对这些问题,重用了文官,提高了他们的品级,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是我们熟知的这一时期的重要文臣。严酷的刑罚自然不能长久,否则国家将从内部自动瓦解,建文帝提高儒学文人地位的同时,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刑罚减轻、赋税减少,由于建国几十年经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对于人民的剥削没有那么急切了,这也是应时而变。建文帝的推崇礼教,平反了洪武时期的许多弊端,文人不必在战战兢兢,整日害怕皇帝的治罪,一时间政治清明,朝廷氛围大为改善,为后世称道,这是与洪武朝截然相反的现象。 洪武时期树立了

6、明朝的典范,后世纷纷效仿,他的弊端也逐渐放大,最终成为明朝的弊病,可以说洪武之失在于用武太过,上下等级太大,文官地位太低,不管是官员还是人民都在一个严酷的框架里边生存,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电网而丧命,战战兢兢地生活。建文时期的改革的流产则在于太古、太急和没有抓住重点,效古是儒家的传统,然而建文帝对于官制、行政的改革已经有了王莽、武则天、北周的意思了,过了,泥古了。太急是改革之通病,也是许多改革失败的原因,在四年的时间里,最重要的应当是解决藩王问题为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然而建文帝陷入繁多的改革当中却没有几时抓住时机尽快解决藩王问题,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了整个改革体系的崩塌。建文与洪武,在表面上看来是

7、完全相反的,实际上则是依据当时的形势做出的选择,只不过洪武的制度没有及时变更,晚期已经矛盾凸显了,到了建文时期才在新的统治者的领导下徐徐前进。制度是个应时而变的东西,任何制度只有适应社会现状与发展,能够推动他前进在能够长久,要不然社会会自发地推翻它,英明的统治者往往能够在社会的自我爆发之前进行变革,缓解矛盾,然而解决矛盾的重重阻碍摆在眼前,何其困难。任何时候都是这样,易则强,不易则僵,吾辈学生亦当早求适当之方法,易不良之法以求进步。 甲午年五月初三注释:引用自谢贵安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通过集中整顿,实现软弱涣散支部班子配齐配强、能组织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

8、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