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4581250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西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婆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理科班化学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第卷 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一级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水力B. 电能C. 化石燃料D.

2、地热能【答案】B【解析】电能需要通过火力发电或水力发电得到,因此属于二级能源。A、C、D均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属于一级能源。答案是B。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煤的干馏C. 钢铁生锈D. 石油分馏【答案】D【解析】A、粮食酿酒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曲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B、煤的干馏产生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C、钢铁生锈是被氧气氧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D、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属于物理变化,D项正确;答案选D。3.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缩小体积

3、,增大压强 增加碳的量 通入CO2 恒容下充入N2 恒压下充入N2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该反应有气体参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能够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不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通入C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N2,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恒压下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4.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的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量为1mo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

4、n)。则x的值为(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比等于反应速率的比,首先求出D的浓度变化量,1mol/2L=0.5molL1,D平均反应速率为VD=(0.5molL1)/5min=0.1mol/(Lmin),与C相等,故x=2。故选B。5.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B.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C. 如果将铜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D. 如果将铜片换成银片,灯仍正常发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锌比铜活泼,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

5、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说法正确;B、原电池装置是化学能转化电能,LED发光,说明电能转化成光能,故说法正确;C、锌比铁活泼,锌仍作负极,电流方向不变,故说法错误;D、银作正极,构成原电池,故说法正确。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等知识。6.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 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 B. C. D. 【答案】C【解析】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是否有变化,故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温

6、度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该反应气体体积一定,气体密度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选C。点睛:化学平衡的本质就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宏观上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7.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H2与Cl2反应生成HCl,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不同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C. 已知1mol红磷转化为1mol白磷,需吸收18.39k

7、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答案】C【解析】A项,H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的条件无关,H2与Cl2反应生成HC1,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相同,错误;B项,中和热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与所用酸、碱的量无关,错误;C项,lmol红磷转化为l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1mol红磷具有的总能量小于1mol白磷具有的总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D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错误;答案选C

8、。8.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答案】A【解析】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故D错;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故B错;C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故C错。故答案选A。点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对化学

9、平衡常数的考查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求算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注意在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不代入公式中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时,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9.下列装置图对应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图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B. 图用于中和热的测定C. 图用于探究Cu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理D. 图用于比较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答案】C【解析】加入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改变两个变量,图不能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

10、催化作用,故A错误;图中和热的测定,缺少搅拌器,故B错误;铁在浓硝酸中钝化,图能用于探究Cu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理,故C正确;盐酸易挥发,盐酸能使硅酸钠生成硅酸沉淀,图不能用于比较碳酸、硅酸的酸性,故D错误。10.aA(g)bB(g)cC(g)dD(g) HQ,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规律是( )A. abcd T1T2 Q0B. abcd T1T2 Q0C. abcd T10D. abcd T1T2 Q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左图可知T1T2 ,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Q0;由右图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

11、bc+d,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注意把握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答题时注意分析图象曲线变化的趋势,把握图象的分析能力。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

12、的方向。11.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H2YO4B.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C. Y、Z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 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W为短周期元素半径最大的,为钠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为氧,则Z为硫。Y的最高价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则最高价为+7价,为

13、氯元素。A、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4,错误,不选A;B、半径顺序为:XYZ,错误,不选B;C、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氯化氢的稳定性强,错误,不选C;D、氧和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比例为1:2,正确,选D。考点: 元素推断1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0.1molL1的CH3COOH溶液能电离出H+数目为0.1NAB. 标准状况下,22.4 LSO3含氧原子数为3NAC. 50 mL 12 molL1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生成Cl2分子的数目为0.15NAD. 7.8g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

14、总数为0.3NA【答案】D【解析】【详解】ACH3COOH是弱酸,在溶液中不可能完全电离,则1L 0.1molL1的CH3COOH溶液能电离出H+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即标准状况下,22.4 LSO3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含氧原子数也不是3NA,故B错误;C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当盐酸变稀后反应即停止,即盐酸不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氯气分子个数小于0.15NA个,故C错误;D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0.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0.3

15、mol离子,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故D正确;故答案为D。13.醋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HCH3COO+H+ H0,下列操作能使H+浓度增大的是(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B. 加热升温10C. 加入锌粉D. 加入固体CH3COONa【答案】B【解析】A. 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于水电离出氢氧根与醋酸电离出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减小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氢离子浓度还是比原平衡小,A不正确; B.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小心加热升温10oC ,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大,所以氢离子浓度增大,B正确; C. 加入锌粉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与A相似,氢离子浓度变小,C不正确; D. 加入固体CH3COONa可增大溶液中的醋酸根离子的浓度,使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