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81109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知能优化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蒙混凋蔽葵藿兴衰隆替B参谒禁苑妻孥横征暴敛C作崇稷契猖獗慷慨陈词D贬谪斑澜对峙左支右绌解析:选B。A“凋蔽”应为“凋敝”。C“作崇”应为“作祟”。D“斑澜”应为“斑斓”。2依次填入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和佛教的_不深,王屋山、东蒙山的求仙访道是暂时受了李白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的儒术传统或是个人的要求都促使他必须在政府谋得一个工作的地位。当杜甫运用典故写出一篇篇的五言排律呈给权贵请求_时,他也向这些朴实而平凡的人用自然活泼的语言述说他的病和他的饥寒。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

2、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_。A因缘升迁状况B姻缘援引状况C因缘援引实况 D姻缘升迁实况解析:选C。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升迁:指职位的提升与调动。援引:引用;引证。状况:情况,情形。实况:现场的实际情况。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贬官华州,正逢关中大旱,饿殍遍野,百姓多离家逃荒,诗人也不得不弃官流落秦州。B交易会展览的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珍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D杜甫读书万卷,

3、知识广博,在诗歌创作中往往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解析:选C。C项“炙手可热”形容权势或气焰,用在这儿适用对象错。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在这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的时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却有加无已。春天带着贵妃和杨氏姊妹从南内兴庆宫穿过夹城游曲江芙蓉苑,冬季到骊山华清宫里去避寒;贵妃院和杨氏五宅日常享用的丰富,出游时仪仗的隆盛,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进食”时一盘的费用有时能等于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至于斗鸡、舞马、抛球那些外人难明真相的宫中乐事,给民间添了许多传说,给诗歌传奇添了许多材料,但是这中间不知隐埋着多少人民的血泪。杨氏姊妹荒淫无耻的生活,使杜甫难以忍受了,他毫无

4、顾忌地写出丽人行,描画她们丑恶的行为。这是杜甫在长安真实的收获:他的步履从贫乏的坊巷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名阁、互竞豪华的曲江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他由于仕进要求的失败认识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寒接触到人民的痛苦。在个人的贫穷与时代的痛苦一天比一天加深的时期,却有一个朋友能使他暂时笑逐颜开,有时甚至恢复早年的豪兴,这个朋友就是我们前边提到的郑虔。郑虔懂得天文地理、国防要塞,还精通药理,著有天宝军防录、荟萃、胡本草等书;能够写字、绘画、做诗,曾题诗在自己的画上,献给玄宗,玄宗在上边题了“郑虔三绝”四个字。他并且通晓音律,潇洒诙谐。天宝初年为协律郎,有人告发他私撰国史,被贬谪。75

5、0年回到长安,玄宗给他一个闲散的、无所事事的职位广文馆博士,后又改充著作郎。可是他的著述和作品并没有一件流传下来,只是全唐诗里存有他一首并不高明的五言诗闺情。他多才多艺,却缺乏崇高的品质,安史之乱中,被敌人捉到洛阳,虽然没有明显地投敌,可是也和敌人发生些不清不白的关系。但他在杜甫的朋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史之乱后,郑虔被贬为台州司户,杜甫怀念他的诗都十分动人,可以与怀念李白的诗并读。他和李白对于杜甫的生活与性格都发生过一些影响,如果说李白曾经使杜甫的胸襟豪放,那么郑虔则以他的聪颖启发了杜甫的幽默感。杜甫贫困到不能忍受时,他有时发出悲愤反抗的声音,有时也消极地用一两句幽默来减轻痛苦的重担。这是一

6、种逃避的心情,这心情杜甫在郑虔的面前最容易流露,在多么困苦的境遇里,只要见到郑虔,他便能在诙谐的言谈中暂时得到安慰。4诗人杜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丽人行的?答:_答案:诗人是在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唐玄宗荒淫无道的背景下创作这首诗歌的,借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5从文中看,郑虔主要有哪些优缺点?答:_答案:懂得天文地理、国防要塞;精通药理;能够写字、绘画、做诗;理解音律,潇洒诙谐;缺乏崇高的品质。6郑虔和李白对杜甫生活和性格的影响有何不同?答:_答案:李白的潇洒、狂傲不羁启发了杜甫的胸襟豪放;郑虔的聪颖使杜甫在艰难困窘中始终保持着幽默的心态。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每

7、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禅宗/巉岩伉俪/沆瀣福祉/旨意 拈花惹草/蔫头耷脑B霁月/济济 盈眶/匡正朝暾/吞吐 地崩山摧/峥嵘崔嵬C祛除/黢黑 殷红/湮没悚然/怂恿 槁项黄馘/巾帼英雄D夜唳/战栗 蹙额/箭镞澄澈/掣肘 妍媸毕露/魑魅魍魉解析:选C。A.chn,kn/hn,zh,nin;B.j/j,kun/kun,tn,cu;C.q,yn,sn,u;D.l,c/z,ch,ch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伫立吊书袋迥然不同根深谛固B精捍无端崖冷酷樨利稗官野史C日晷挖墙脚钻之弥坚风烛残年D饿殍肥唣泡草菅民命辘辘饥肠解析:选C。A.吊掉,谛蒂;B.悍悍,樨犀;D.唣皂。3下列一段文

8、字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遭受9级大地震,东北临太平洋的岩手、宫城、福岛、茨城等县首当其冲,灾情相当严重;随之而来的惊天海啸更使这几个县雪上加霜;而有关福岛核电危机的种种传言更是耸人听闻,连日来,媒体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连篇累牍。A首当其冲 B雪上加霜C耸人听闻 D连篇累牍解析:选D。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用作贬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会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B据估计,日本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

9、0万人无家可归,1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C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973号决议决定,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着陆。D“两会”前夕“约会”网友,已经成为温家宝总理的惯例。2011年2月27日上午,他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三次与网民在线交流。解析:选D。A.语序不当,“评价,浏览,分享”先浏览,再评价,最后分享。B.成分赘余,“大约”和“余”重复。C.成分残缺,以为目的;搭配不当,可以禁止在领空飞行,但是“着陆”不当。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买到汪曾祺

10、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汪曾祺的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些连自己也茫

11、然的问题若有所悟。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

12、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会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

13、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

14、入画,似不多见。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