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63651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析比较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及原因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职能的总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需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过程按预定目的进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企业管理特点大相径庭。通过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和形成原因,能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企业管理 1、管理特点: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百余年。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生

2、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1)经营者权威影响大,管理体制具有不确定性。究其缘由还是专制传统思维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加之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人治”大于“法制”就在所难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能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制度灵活性强;管理中的“人治”思想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以人为中心管理特色形成。但在某种程度上集权式人治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在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的约束下难免失误。 (2)长期战略目标功能细化。许多中国企业惯于将长期战略分割为若干单元,逐层完成,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痕迹。战略制定者希望通过将战略分解细化使得其被各级管理层所熟知和认同,使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

3、元明晰努力方向和目标。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企业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须根据变化适时调整。但中国企业对此还较为欠缺,易在朝令夕改和墨守陈规中徘徊,使得长期战略要么缺乏连续,要么与实际脱离,甚至盲目多元化经营,最终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应有的宏观方向作用。 (3)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明显,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色彩:政治色彩浓厚、开拓创新与中庸保守和拿来主义并存、追求标准和大一统思想、非制度型等。这些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企业内部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灵活性与稳重性并存。但缺陷也很明显:忽略企业核心价值

4、观的作用;过分强调群体意识使创新意识较为缺乏;缺乏平等观念,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企业效率;“大一统”、中庸、强调安于守成束缚个性创造和开拓精神,压抑企业潜力。 2、管理的利与弊优点:(1)中国式的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和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 (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3)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4)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作出合理里的调整。 (5)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的供应树干;树干毫不保

5、留的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缺陷:(1)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匮乏。在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谈企业文化,抑或有好多企业主就根本不明白企业文化属何物,综观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主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本身文化程度就不高,大多数经营者都是那种直率型,现实性人物,一致认为现实点好,多给点工资就是善事,就能万事俱成。在当今全球化战略的氛围里面,大家都知道最值钱的东西是品牌的价值,而品牌价值的主要成分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许多成功的企业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就是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建设方面有胜人一筹和独到之处,而中小企业始终不能

6、成长为大型企业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植。 (2)认为制度不重要,缺少必要的诚信。制度和流程的集合是体系化的管理框架,没有这个框架许多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很难应用和落实到位,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难以在企业积淀下来,相反会随着企业人员的流动而消失,不能在企业内部得以传承和发扬。而且,缺乏制度和流程的管理,企业内部的行为因为没有标准而显得混乱,从而降低效率。诚信和信誉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战略。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带给员工的除了是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还有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制度的欠缺更是有限制度尚得不到有力执行的另一个信号,管理基本靠人,那么

7、人整人就在所难免。 (3)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 一个企业就是一艘大船,老板是船长,但是在行进中基层水手却因遭遇不公平的机制不愿卖力。那么可以设想企业的发展速度从哪里来?企业发展方向能以照战略目标来实现吗?因此,多数民营企业员工都有一种打工心态,自己好像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就是把命搭上也混不到某个位置,更拿不到像传说中的薪水。 3、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1)历史文化根源。中国式管理,应用易经的道理,充分掌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对于世界大同的远景最为合适。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每个人都要先把自己管好,成为组织中

8、有用的一份子,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中国人把事业当做修身、齐家、之国的实际演练。在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完全看他在政府中所担任的职务而定。学而优则仕,努力求取学问,目的在于获得一份具有相当权力的职位。中国人认为政治是社会、经济、法律甚至宗教的基础,政治权利可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到今天,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经管事业的人,一旦稍有成就,便希望能够打进政治圈,好像惟有如此,才够神气,也证明自己真正有实力。 中古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管理模式,这和中国五千多年来的历史息息相关。(2)中国的国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中国式的管理只有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适合,并不是适合于所有国家

9、。因此,比较有局限性。 二、日本企业管理 1、富有革新精神。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最高管理层经理便根据能力进行挑选而不能继承。服务年限是重要的,这些最高管理层经理因有能力而在选拔过程中获胜。最高管理层是一个班子,是市场营销技能、技术方面的技能和人事管理技能三者结合的整体。公司的市场竞争需要组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市场营销能力是一种关键资源。设立最高层管理委员会在日本是普遍现象,它的职能是作为一个集体决策的实体。集体决策由于减少了不确定性而可以做出革新的决策。进行集体决策,事前也需要足够的情报,以说服许多人,这用分析的方法。长期计划是一种用来改进战略决策的正常制度。公司可以按照制定长期计划的

10、需要收集战略信息,能够发现将来的机会和威胁,能够在现在为今后的长远项目做好准备。按照长期计划,公司能把许多项目综合起来,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有限的资源。日本公司的目标强调增长和雇员的福利,与此相反,美国和英国公司则强调财务目标。对长期指向和长期计划的实施来说,激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最高管理层的参与、支持和明确提出目标是很重要的,经意部门的参与也是重要的。 2、具有竞争精神。日本公司最高管理层是攻势型的,目标是面向长远的。这些特点也许会导致高水平的多角化,但日本并非如此,日本公司多角化水平低于美国,并且多为技术相关类型。多交角化平较低的原因是存在过许多类似汽车和轮胎那样的高增长产品,竞争激烈

11、,多角化既不易搞又不易成功。另一个原因是很少采用收购或兼并。成功的日本公司的生产制度中没有什么新原则,而是事实在在地运用和贯彻执行了基本的生产原则。成功的日本公司在其总公司设有一个强有力的营销部门,即使是多角化公司,营销部门同产品事业部也是分设的。 3、组织是柔性和有机的。日本的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日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管理模式,和他的管理艺术、人文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男人至上的,以和善柔美为自己文化主旨的,喜爱美丽的,较为集权的国家。所以才会形成上述的管理模式。 三、美国企业管理 1、管理特点: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现代企

12、业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依托信息化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活力大增,企业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速度质量观”。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意味着“惟一不变的就是变”。经营战术层面上,“速度为王”意味着用依靠网络改造价值链,使生产链变成需求链,用速度实现成本有效性。戴尔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抛弃大规模生产、代理商分销模式,采取消费者定制的直销模式,用快速的需求反应速度建立新行业标准。“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定单、联络、时间和高速度。”这种新的价值链方式,消除从厂商到顾客过程中的低效,实现了“零库存”。在对质量的理解上强调从静态质量走向动态质量,认为对质量的持续改善比质

13、量本身更重要。(2)精简组织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精简行动,目前美国不少几万员工的大公司行政人员不到百人。其精简方式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外科手术式的精确调整。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在总体精简的前提下,该减的减,该增的增,从实际需要出发,在精简上做得干脆利落;对退休、死亡、辞职而出现空缺非必须的不予填补;对员工不轻易提拔,多用扩大职务范围的方法来鼓励,以减少管理层次与费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竞争力。 (3)将竞争从静态转向动态将竞争。由于竞争呈现高强度、高速度的动态性,美国的战略管理教材近年来开始怀疑(长期性的)“战略规划”的存在价值。现在倡导的观念是没有一成不变的竞争战略。打击

14、对手的关键,是打击令其领先的规则。 2、管理缺陷:美国一般企业落后的原因,在于过分拘泥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思想方法,这导致了一般管理界那种过分以来解析、定量地方法,已极为有数据才过硬可信的偏见,只相信复杂的结构、周密的计划、严格的规章、自上而下的控制、明确的分工、经济的大规模生产等“科学的”、“理性的”手段。并且管理不仅涉及到物,也涉及到人,人按其本性而言,绝非纯理性的,感情因素的比重不容忽视。理性主义想把管理当作一门纯粹的科学来看待,但管理学不仅是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靠逻辑与推理,还要靠直觉和热情。 四、启示 美日企业发展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共性是两国通过多种文化深层次

15、交流融合,将本国特色与外来方式结合起来,取精去糟,找到了适合本国的管理运作方式。日本儒家学说与西方思想和技术相结合,美国实用主义与欧洲契约思想始终是两国企业管理的文化基础,被恰当地贯穿于每一细节行为中。故两国文化土壤虽差异极大,具体方法大相径庭,但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企业无论从规模、核心竞争力还是效益上都居世界前列。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管理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处理自我特色与外来方式之间的关系。要么思想落后体制僵化,要么是对西方模式全盘照搬、囫囵吞枣,始终徘徊。另外一个方面日美企业勇于革新,敢于对症下药,下狠药、猛药,坚决剔除与企业生存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这是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弊病。不改革或者流于形式的改革随处可见,这只会让企业与世界先进的差距越拉越大,终被残酷的竞争所淘汰。 分析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中国企业需从中吸取营养、扬长避短,形成符合入世后全球化浪潮的管理特色,增强核心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