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下新教案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35376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下新教案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毛概下新教案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毛概下新教案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毛概下新教案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毛概下新教案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下新教案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下新教案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天道酬勤 主题序号1授课班级105会计1,2,3,4班、113会计升学、11高中后授课形式主题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主题主题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3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4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5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6掌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及怎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教学重点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内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公有制经济的

2、主体地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教学难点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怎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补充相关案例使用教具课外作业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内涵是什么?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教学反思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目的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讲解: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

4、由他提出并经过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3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4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5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6掌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及怎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讨论案例:红铜大旅行,中国生产牙膏的故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画龙点睛之笔,企业的新旧变化,收入的今非昔比,看得见的宏观调控。结论: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5、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主题序号2授课班级105会计1,2,3,4班、113会计升学、11高中后授课形式主题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主题主题一子主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教学目的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掌握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3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4掌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教学重点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

6、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教学难点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更新、补充、删节内容使用教具课外作业1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2如何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教学反思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四)统筹区域发展(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

7、活动学生活动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目的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四)统筹区域发展(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解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

8、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掌握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3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4掌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讨论个体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私营经济发展势头不减,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什么;电信、民航在松口,国防科技工业在招手。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

9、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主题序号3授课班级105会计1,2,3,4班、113会计升学、11高中后授课形式主题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主题主题二子主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教学目的明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基本要求;懂得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

10、任务。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何本质区别?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如何看待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更新、补充、删节内容使用教具课外作业1.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显著特点和独创性?教学反思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目的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

11、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

12、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明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基本要求;懂得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讨论:反对维护国家统一,举例1、平息西藏叛乱,2、反对;结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看,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很尖锐;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也不可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因此,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

13、政力量。主题序号4授课班级105会计1,2,3,4班、113会计升学、11高中后授课形式主题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主题主题二子主题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教学目的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原则。 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则、目标;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艰巨性。更新、补充、删节内容使用教具课外作业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学反思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在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