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32850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林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同名298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洛阳林业序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如果在30年前,除了极少数思想前卫的学者之外,没有人会认同这样的观点。改革开放之初,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是木材,国家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来组织林业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特别是1998年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洛阳地处黄河、淮河流域,山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发展和保护林业任务重,责任大,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在资金投入、政

2、策扶持等方面不断加强,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189.8万亩,占国土面积52.1%,森林覆盖率42.82%,比1978年提高1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3385万立方米,比1978年增加65%。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洛阳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林业如同一个百折不挠的硬汉,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与洛阳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伤痛,享受了关爱,体验了坚强,生生不息,始终不渝地保护着洛阳的山水和人民。生态建设篇70年代,由于洛阳荒山面积大,平原丘陵区植被差,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植树造林是当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各级林业部门对低成本的飞机播种造林很感兴趣

3、,1979年,全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试验,栾川做了第一个试验区,当年投资17.8万元,飞播10万亩,成效良好,此后我市的嵩县、洛宁、宜阳、伊川、新安等县相继开展飞播造林,每年完成造林面积10万亩,以栾川飞播成效最好,目前栾川飞播保存面积达到80万亩。进入80年代,由于当时国家对荒山绿化的愿望十分强烈,林业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把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责任目标,1990年,洛阳市制订了十年造林绿化纲要,提出了“完善平原,主攻荒山”的林业建设方针。1994年,省政府与洛阳市政府签订了造林灭荒责任书,要求到1997年洛阳市完成造林200万亩,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绿化。但是由于洛阳遇到历

4、史上罕见的大旱灾,造林地大部分是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非常低,加上财政投入少,管护跟不上,造林保存率低,经省政府验收,1994-1995年只完成造林36万亩,占任务112万亩的32%,栾川、洛宁、新安受到省政府通报批评,宜阳、洛宁、新安、偃师、伊川受到省政府的黄牌警告。1996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造林绿化决战年活动的意见,实施了“一帮一造林灭荒活动”, 即一个厂矿或科研院所义务帮助一个乡造一片林、灭一片荒。市区88个厂矿、科研院所帮助对口县造林灭荒,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当年洛阳市共完成荒山造林作业面积142万亩,汝阳、新安、宜阳、偃师、伊川五个

5、县实现了灭荒达标,洛宁、栾川、嵩县完成省分配的灭荒任务,全市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甩掉黄牌夺奖牌”的目标。1997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造林绿化攻坚年活动的通知,把绿化达标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列入重要日程,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5万亩,造林灭荒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洛阳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荒山造林先进市”。在造林绿化工程中,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我市十分注重外资利用,1993年引进世行贷款,实施“国家造林项目”, 1995年,我市引进第二期世行贷款,开始实施“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 1999年,我市引进第三期世行贷款,在洛宁、宜阳、孟津三个县实施“贫困地区林业发展

6、项目”, 2002年,我市又开始在嵩县、新安实施亚行贷款“豫西农业开发项目”,在偃师实施世行第四期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 。到2005年底世行和亚行项目在我市总投资达9029万元,其中引进外资5145.3万元,累计完成项目造林29万亩,2006年引进德元增款项目,总规划造林12万亩,总投资3000万元。2006年引进日元贷款造林项目,计划造林面积216万亩,前四年造林后两年抚育,项目总投资4735.5万元。1999年,国家即将启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洛阳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根据市领导指示,始任林业局长的王长忠同志带领导有关人员主动到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汇报工作,了解项目规划情况,经过大量细

7、致的工作,使本不在规划范围的洛阳纳入了国家天保工程建设计划。同时全市林业部门针对项目建设的要求,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准备好了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资料,最终使洛阳全部县(市)区成为国家天保工程区,从2000年起每年国家对我市投资3000万元以上。2000年,洛阳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5万亩,完成中央和省级投资近3亿元。2002年,洛阳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在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基础上,启动了通道绿化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4年完成道路绿化5000公里,乡级以上道路绿化率达95%。多数道路绿化中还配置了长绿树、观叶树、观花树,道路已成为洛阳的文明线、生

8、态线、风景线、致富线。2002年洛阳开展了村庄绿化的探索,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庄绿化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村庄绿化的“洛阳标准”,3年完成了全市2996个村庄绿化任务,人均植树达到15株。汝阳县云梦村人均植树100余株,村子周围空地能栽树的地方无一遗漏,栽树已成为群众公认的致富项目。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深刻意识到农树正在发生的绿化革命将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反差。2001年,洛阳市委、市政府从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出发,将建设森林城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启动了周山绿化工程,2002年实施了龙门山绿化工程,2003年实施了小浪底绿化工程、2004年实施了上清宫绿化工程,四大绿化工程面积

9、1.67万亩,投资4000万元,2005年又投资1500万元启动了面积25万亩的北邙绿化工程,基本形成了森林围城的绿化格局。2006年启动了青山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洛阳国土绿化呈现出由“由农村向城市、由近郊向偏远,由绿化向美化,由美化向净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城市的蓝图已清晰可见。资源保护篇俗话就“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辛辛苦苦把林子造上了,要想保住它,使它发挥效益,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为管好森林资源,洛阳采取了很多措施。2001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洛阳市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造林绿化暨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目标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负总责

10、,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林业局长为技术责任人;,县、乡两级保护森林资源实绩记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档案”。责任明确了,认识上去了,很多困难就迎刃而解。2002年,为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下,市政府举办了一期由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参加的林业政策法规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林业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法治林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解决管护资金问题,洛阳每年争取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聘请了近2000名专职护林员对全市森林分片包干进行管护。同时对全市森林资源实行严格限额采伐政策,森林年采伐量从1991年的53万立方降到目前的3.3万立方米,

11、天保工程区林木采伐实行“一事一批”。转移安置林业企事业单位人员2300多人,转变国有林场以采伐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式,开拓森林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在深山区大力推广以沼代柴、以煤代柴,500多名林场职工丢掉伐木锯投身森林旅游业,找到了新的生活门路,广大林区群众告别了放牧砍柴的传统习惯,积极栽培银杏、核桃经济林木,建育苗基地,并通过林下种药种草等找到了新的经济来源。减轻了资源消耗压力。森林防火工作从强化责任,构建全方位网络和提高和快速反应能力入手,连续10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洛阳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2年以来,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洛阳先后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保

12、护区1处,面积达144万亩,比2000年增长近1倍,受保护的国家级珍稀动植物达到20种,林业、工商、交通等部门严查捕猎、贩卖、加工野生动物行为,累计放生、放生的鸟、蛇、青蛙、果子狸等动物10万余只,全市野生动物种群明显恢复,数量增加1倍以上。产业发展篇曾经有一个时期,我国把林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逐渐认识到林业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但林产品的多样性和社会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仅有生态的林业是不健全的林业,在保护前提下,如何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是确保林业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洛阳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林地生产力低,同时也是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对森林生态效益的

13、需求仍然是主导需求,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洛阳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林之路。洛阳林业产业发展方面搞得最有特色的要数森林旅游业。依托南部山区森林资源,洛阳市制定了旅游强市战略,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1991年,在宜阳林场基础上,建起了我市第一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当年光顾花果山的游客逾10万人次,1992年、1993年在五马寺、龙峪湾林场建立了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洛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洛阳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开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开发的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

14、区共计40余处,2007年共接待游客207万人次,门票收入1580万元。综合社会经济收入12.3亿元。1997年开发的栾川重渡沟景区拥有家庭宾馆近百家,土特产商店40多家,从业人员400多人, 2004年人均收超过1万元,旅游旺季景区所需面粉、蔬菜、土鸡、鸡蛋等消费品本地供不应求,需要不断地从洛宁、嵩县调运,带动周边千余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据测算,全市大约有5万农村人口在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带动下,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穷。山区群众靠旅游致富,平原丘陵区群众也有办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市26293个果园建立健全了果树承包责任制,不断健全和完善果树承包

15、责任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好合同纠纷,大大调动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果品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1992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决定,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农村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1993年,市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人均1亩园,人均超千元的目标。该年经济林发展超万亩的乡4个,千亩村5个,百亩园613个。全市用于经济林的投入1300多万元。1994年,在全市开展经济林“百千万工程”(万亩乡、千亩村、百亩园)活动,市政府拿出20万元奖励经济林面积超万亩的县、超五千亩的村。1999年以来,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市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在群众自愿基础上鼓励发展经济

16、林,全市15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中大约有30万亩为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林,有些已开始进入成果期。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150万亩,年产量3.1亿公斤,初步形成了以北部崤山、邙岭地区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南部深山区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伏牛山、万安山区以杜仲、山茱萸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和市郊时令鲜果基地。洛宁、汝阳、偃师、郊区分别被国家授予苹果之乡、杜仲之乡、葡萄之乡、牡丹之乡称号。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各地群众还根据市场需求,在林业部门指导下从事林木种苗培育,近年来,每年培育成品苗木1亿株,基本满足我市造林绿化需要外,有20%左右销往外省、市,年创产值近2亿元,育苗单位面积收入较种庄稼提高25倍。机制创新篇“年年造林不见林”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多年来困扰林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洛阳始终在探索和实践问题的有效办法。2001年,洛阳市林业部门在组织实施周山绿化工程中,首次借鉴工业项目建设的经验,对绿化工程采取 “法人承包、工程招标、施工监理、验收付款”方式实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