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517931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10-03-31 15:54:42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自2007年开展以来进展顺利,已进行了两期试点工作,建成农村社区13个,2009年第三期10个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为了更加深入认识泸州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效果和存在问题,总结提取有益经验,市民政局组织调研小组进行了深入调研。一、农村社区建设现状2006年9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同年底,率先在江阳区邻玉镇先锋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2007年初,我市确定了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为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县,分别成立了1个农村社区。2008年初,将试点工作面从4个区县扩大到全市7个区县,农村社区试点总数增加到了13个。据2008年8月统计,各区县下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专项经费12万元,乡财政安排15万元,村自筹67万元,对口支援6.3万元,共计100.3万元,保障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社区共修(改)道路171公里,修(改)房13920平米,改造猪栏682个,改厕803户,新增自来水9

3、70户,清理垃圾460吨,绿化面积扩大5770平米。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选好试点社区,建立农村社区组织。各区县按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选择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较好,集中居住率较高的村庄进行农村社区试点,以降低试点工作开展的难度。选点之后是重点建立农村社区组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农村社区与村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村委会成员为主体建立农村社区,下设专门协会,如龙马潭区高阳村社区居委会等。这是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二是由部分村民小组组成村落社区,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如江阳区新塘房村落社区等。各农村社区都成立了经济服

4、务、安全卫生、文体活动、互助救济、公益事业等专门协会。(二)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民主管理。部分条件比较好的试点社区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修改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且制定了各专门协会的工作制度。农村社区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的开展都是在涉及片区或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来讨论决定,充分保障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这项工作在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三)抓好村镇规划和集体经济建设。试点村加强了村镇规划,一些试点村已初具规模,辖区内学校、卫生院、电话、光纤、自来水、天然气、

5、农贸市场等各种设施齐备,一些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运动场,设立了村民服务室,实行村级事务代办,方便村民办理各种事物。试点社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开办了农家乐,发展鱼虾养殖,组织文艺演出。泸县实施“工业强村富民”的战略,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板栗、花椒、甜橙、中药等。这一系列增收致富手段,大大改善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加强共驻共建和社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各区县加强了对试点社区的共驻共建,在经费、设施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泸县县级机关联系社区对口支援6.3万元;江阳区新塘房社区分别与本区域内的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区文体

6、局为社区送去了健身器、腰鼓、书籍等。一些社区加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建立了文艺队、腰鼓队和体育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成立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小超市、治安巡逻队,还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评比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共识。我国多年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差距极大。在城市社会的基层采用社区管理模式,着重为居民提供生活公共服务;在农村则采用村委会管理模式,着重对农民的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比较欠缺。这样的历史惯性下对农村开始实行社区建设

7、,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条件不具备。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一些地方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有畏难情绪,农村社区建设仅限于挂一块牌子了事。要真正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加快转变观念步伐,从认知上对建设农村社区树立信心。(二)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经费支持。在原有的城乡分治之下,财政对城乡基层自治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厚此薄彼,主要资金偏重用于城市社区建设,在农村村委会建设上则步履缓慢。近几年开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个别区县适当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整体而言,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没有变,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距拉大的问题没有缓解。农村地区

8、基础差,交通、便民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社区建设,应加大投入,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达到建设农村社区方便和服务群众的目的。(三)制度不全,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组织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中央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定性上也较为模糊。农村社区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前者是否要替代后者?二者在同一辖区内适用哪部法律?社区工作人员怎么设置?待遇差距怎么协调?农村社区怎么开展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等等,目前也都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好做法,加之农村目前的人、财、物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比较分散,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形成共识和切实可行的举措,制度建设上难有突破。而没有

9、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制度做保障,基层政府很难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农村社区建设很难有规范化的进展。这是我市目前农村社区建设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四)服务不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泸州居西部内陆,多属丘陵、山区地势,交通不便,尤其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群众居住严重分散,道路交通严重滞后,多年积弊之下,农村的公共服务非常脆弱,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没有大的投入的条件下,往往流于形式,要改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则无处着力。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一)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0、设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近年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建设,而社区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建设需要从社区开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应从农村社区开始。其次,农村社区建设是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的需要。目前,我市仍然有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向农村村民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向农村深入延伸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内在需要,而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服务,主要有赖于农村社区建设这个载体。第三,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过程,还是国家“城市反哺农村”,“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缩小贫富差距”等公共政策的落实过程,按照“两个

11、大局”的发展设想和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分治弊端的政策指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进行城市反哺农村,让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和可行的。(二)财政支撑,多方参与,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稳定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农村经济水平还很低,多数农村家庭经济靠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农村一级的经济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要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就需要财政支持,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稳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财政资金有重点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改善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生

12、活用水、通信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硬件逐步向城市社区靠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本引进力度。政府要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银行和企业有重点的向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后劲,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通过灵活的土地流转,引进农业生产企业和针对农村的服务业企业,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面,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农村社区建设总是依靠财政和第三方投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参与家园建设,充分发挥家园建设的主体作用,只有群众自己有信心有热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真

13、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真正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群众生活和农村落后面貌。综上,要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有重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农村社区应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所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前提是农村社区试点的选点,就泸州实际而言,选点应遵循以下条件:农民居住相对集中,农村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地处平坝或浅丘,乡村道路畅通。对古蔺、叙永可适当放宽条件。选点之后就要对农村社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科

14、学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才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效率。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有序有重点的开展:首先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农村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村庄规划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还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村社区建设才有活力。其次是抓好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用规范的制度来管人管事。健全完善公推直选村干部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村务公

15、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各项权利。再次是要抓好社区服务工作。(四)完善服务,改善条件,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一是要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这是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形式,搞好公共服务,村民尝到农村社区建设的甜头,才会积极投身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二是要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个类型的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防止农村社区干部个人专断。三是要逐步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建农村社区后,各试点社区的干部要把工作重点由管理

16、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开展人性化服务。四是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农村社区干部的素质优劣决定着其为民服务的好坏,在加大农村社区一系列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引进年轻力量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提升社区干部的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通过集中整顿,实现软弱涣散支部班子配齐配强、能组织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