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489910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论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张勇 若干年内我国农业和食品发展要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减 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二是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 定地提高;三是满足城乡人民对食物质量更高档的需要;四 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辟新的贸易渠 道,创造新的贸易机会。要实现这四个目标,必须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应该加快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1、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农业和食品生产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在农业和食品生产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 22的人口,但同时也面

2、 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1.1.1 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约 束性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 30、 12和 25,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浪费严重, 如华北灌溉农业区连年大水漫灌(仅小麦一季需灌水 300 多 方),已形成 1.5 万-2.0 万 Km 2 地下水位漏斗,地下水位每年 下降 1.5m 以上,同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能源消耗加大。 1.1.2 生态破坏严重。 在占国土面积 2/3 以上的山区和农 林、农牧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全国 水上流失面积已达 367 万 Km 2, 占国土面积的 38;

3、 全国草原 面积约 3 亿 ha,占国土面积的 31.8,其中沙化、碱化、退 化面积占 1/3;由于生态破坏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农 业灾害趋于频繁, 90年代成灾面积已相当于50年代的273; 生态破坏还加剧了贫困,全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这 类地区,不少地区“越垦越穷” ,加重了脱贫难度。 1.1.3 常规农业集约化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压力, 影响 了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已 接近或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全球 35%左右的化肥施用在 中国,1995 年全国化肥施用量已达 375Kgha,农药施用量 每年以 1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5 年产量为 2

4、6.8 万吨,2000 年达到了30万吨。 1998年畜禽粪便排放量为18.84亿吨, 2000 年为 27 亿吨。由此导致了对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食品 质量的危害。 1.1.4 外源污染对农业和食品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乡镇 企业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 80 年代中期的 10提高到 1997 年的 45, 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 0.1 亿 ha, 比 1983 年增加了 2.5 倍,约有 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 年因污染减产粮食 100 亿 Kg 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125 亿元, 并给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破坏。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农业和食物生产的高速增长,是 靠拼资源和牺

5、牲环境利益换取的。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付出 了高昂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代价,而且必将进一步从根本上 制约农业和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乡人民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食物消费质量改善迫在眉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改善的要 求, 如小麦和玉米缺少适合不同加工目标要求的专用品种等。 二是其它农副产品(尤其是水果、蔬菜)品质差,质量安全不 保证,有的污染严重、品质低劣,迫切需要改善品质和保证 质量安全。 就加工产品质量要求而言,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包括:品种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和口感要好;二是对 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接

6、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抗氧化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对卫生要求越来越高, 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兽药、激素等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 细菌超标等;四是对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在购买食品时,不 仅考虑包装的新颖、美感,而且还考虑包装的材质, 以及是 否会对食品产生污染等。 1.3 国际农产品及食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目前,在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有两个变化已引起各国 的关注:一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出口比重日益增长,具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如果没有质量优 势,就没有竞争力,如果附加值低,就难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以茶叶为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90 年代初,在 国际市

7、场上英国的茶叶能卖到 7577 美元吨,德国是 6056 美元吨,美国为 4429 美元吨,世界平均价格是 2104 美 元吨,而中国只有 2043 美元吨。1998 年,在东南亚金融 危机对外贸影响十分严重的恶劣形势下,我国出口到日本市 场的绿色食品花生,仍比普通花生售价高出 200 美元吨。 二是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绿 色”标志已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委员 会继产品质量体系 IS09000 标准以后, 于 1996 年又推出环境 质量体系 IS014000 标准, 如果在农产品及其加工生产过程中 不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并提高产品的安全水平,产品出口

8、 将受阻。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我国 有数百个品种,50 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保护臭氧层的有 关国际公约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40 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 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在农 产品贸易领域,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使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 口受阻。由于缺乏监控计划,忽视兽药残留工作,导致残留 量超标已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要保持并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持续生产能力, 满足城乡居民对未来食物数量和质量上更高的要求,迎接加 入“WTO”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必须加 快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 2、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关系 2

9、.1 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我国所倡导和实施的生态农业。其内涵是:在经济与环 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导下, 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 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 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 业与林、牧、渔业,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 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 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农业生态 系统物质、能量、价值的良性循环,追求综合生产能力和效 率的提高;二是重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

10、业技术的有机结 合; 三是注重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四 是注重结合我国国情。 从内涵和特征来判断,生态农业是协调农业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2.2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 我国的生态农业兴起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时期, 经过 20 年的探索和实践,其理论、方法、技术和政策日趋成 熟,在国内外产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 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二是生 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效益;三是基本建立了生态农业 管理和推广体

11、系。我国从 80 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特 别是 1993 年国家开展了 50 个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建设工作, 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7 年 生态农业试点与 1990 年相比, 水上流失面积减少了 49, 上 壤沙化面积减少了 21, 桔杆还田率增加 13, 工业 “三废” 处理率分别提高了 24、45和 34,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 面积累计达 6000 万亩。 生态农业建设不仅为发展绿色食品创 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提条件,也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 力的技术支持。 2.3 绿色食品的概念与体系构成 1989 年,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提出了发展 绿色食品的

12、设想,并确立了绿色食品概念的基本内涵,这就 是: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 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在中国发展绿色食品有三个预期目 的,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探索和推广新的可持续食物生产 方式,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满足中国城乡居民在 生活水准提高的基础上对高质量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 密切农业与食品制造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增 加农民收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新的机会和途 径。 为了达到上述三个预期目的,经多年实践形成了绿色食 品体系。这一体系由四部分构成:组织管理体系、标准控制 体系、技术

13、保障体系和认证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组织管理体系由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机构,产 地环境监测机构和产品检测评价机构构成。目前中央及省级 管理机构已趋于完善, 委托了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机构50个, 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机构 15 个, 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组织管 理和技术监督网络。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标签 及运输标准构成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目前,参照相关国际 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6 种准则 (肥料、农药、兽药、卫生防疫、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 以省为基础制定了 200 多个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绿色食 品生产操作规程、69 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初步建立

14、了绿色 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绿色食品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优 秀的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二是生产资料供给 与技术指导结合; 三是公司牵头, 农户参与基地建设结合; 四 是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结合。 绿色食品认证管理体系按照两条路径运作:一是运用技 术手段按照标准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认证;二是运用法律 手段对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商标管理。采用 质量认证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不 仅有利于规范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生产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 而且有利于通过标志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 保护消费者利益。 2.4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与绩效

15、 我国绿色食品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 不仅建立和推广了自 身独特的可持续食物生产体系,而且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主 要表现在: 2.4.1 广泛传播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在生产环节 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企业和农民树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注意产品安全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自觉地融入生产过程和 行为;在消费领域,通过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以及整体形象 的宣传,让广大消费者认识、理解和接受可持续食物生产方 式对环境、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群体意识,并产生示范、扩散效应。 2.4.2 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截至 2002 年底统 计,全国共有 1756 个企业开发绿色食品产品

16、3046 个,生产 总量 2500 万吨,产品销售额 597 亿元,出口率为 11.6%,生 产面积 6670 万亩。已开发的产品包括粮油、果品、蔬菜、肉 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等,其中初级产品占 31.5, 初加工产品占 26.4,深加工产品占 42.1%,这些产品分布 于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区。 2.4.3 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效益,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参 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获 得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可观的经济收入。辽宁省绿色食品大 米加工企业抚顺市陆源工贸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在清原基地以 比普通水稻每公斤提高 0.16 元的价格收购, 使生产农民尝到 了开发绿色食品的甜头。 2.4.4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辽宁省从 1997 年开始对全省农田进行以县为单位的环境检测和评价, 到 2003 年 10 月全省已有 53 个县 1 亿多亩土地进行了检测, 为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奠定了基础,受 保护的区域不仅地力提高了,洁净度提高了,可持续生产能 力也提高了,即控制了工业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