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488900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章节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脚夫调(2)湘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土的歌(一),阿宝,阿宝原名张少淳,山西大同人,原生态歌手。2004年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大赛铜奖、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第一周周冠军及月冠军,2005年度总冠军。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阿宝与吴雁泽、戴玉强一起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国民歌,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它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之中,人们在劳动和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感情就是民歌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劳动社会实践的需要就是民歌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劳动条件又为民歌音乐规定了具体的形式特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其分类很多。一般将汉族民歌按其社会功能和艺术特征上得差异,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山歌,山歌,

2、中国民歌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极为丰富。大多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品种。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山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是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精神生活重要来源.,放马山歌,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山歌,结构简练,旋律活泼,真切的反映牧马人的生活。音乐结构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下乐句一般是根据上句发展而来的,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灵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想一想:山歌

3、的音乐特点?,节奏自由,声调高亢、嘹亮、悠长、质朴,喜用与呼唤性衬词(如:啊、吔、哟等)相配合的自由延长音,以充分抒发感情。,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澧水船夫号子,船夫号子产生于内河航运发达时期,那时,许多县不通公路,只得依赖水运,航行中船工们需要统一协调动作,否则便会船毁人亡,于是船工们在驾船的劳动中产生和发展了澧水船夫号子!,说一说:号子音乐的特点?,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沉着有力,一领众和,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狂豪迈!,小调,

4、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歷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絃小唱等小调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种统称,茉莉花,茉莉花又名“鲜花调”,是清代以来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小曲,成为我国民间小调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曾被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登上世界歌剧的舞台!,讲一讲:小调的音乐特点?,小调的旋律优美流畅,内容表达婉转曲折,编唱者心里想说的话或欲表达的意思通常都不像山歌和号子那样直白的唱出来,而是寄于山水名胜、历史古人等等表达出来!,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劳动场合,山间、田野,城镇、集市,坚毅、质朴,旋律舒展,优美抒情,一领众和,独唱、齐唱,伴奏表演,鼓舞斗志,抒发情感,用于表演,总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展现新的风采,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聆听,好好感受,好好的把它们!,作业,下节课由同学们来介绍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