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88881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社会心理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的过程中,心理失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最近发生的北京摔婴案、河南公交车杀人案、桂林学校爆炸案等多起恶性事件,显示出肇事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同时也多多少少暴露了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不足。因此,建立现代专业的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将人们的心理情绪引入合理轨道加以化解,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建立常态化社会心理救助疏导系统。近年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心理的疏导,特别是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社会心理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陕西等一些地方也将尝试建立社

2、会心理援助系统。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常态化社会心理救助疏导系统,社会心理救助疏导工作已经落后于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抓紧构建常态化的社会心理救助疏导系统。一是建立“预防治疗发展”立体联动的社会心理健康防治系统。“预防治疗发展”模型是全球心理健康防治的基本模式:一级预防,即在心理失调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有效维持心理系统自身稳态平衡;二级治疗,针对问题进行心理矫治;三级发展,帮助人们挖掘潜能,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扩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三级关联互动,每一级别三种人分工不同,形成立体化联动机制。二是建立重点人群动态评估系统。可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妇女、失业人群、重

3、病人群、受灾人群、职业人群等等,建立动态评估系统,并且定期向社会通报关键性指标,以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尽早地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重点人群的心理应对能力。三是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和灾难心理干预系统。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灾难心理干预应急系统,制定应急备案,对社会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突发事件,通过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完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变化在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应着重加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使社区成为解决群众心理问题的重要场所,这将对基层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

4、作已经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很少涉及心理卫生方面的服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场所。因此,当务之急是依托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明确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方向。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内的正常人群,通过社区内居民心理卫生状况普查,筛查出那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困惑的正常人群,为其提供心理援助。二是建立由政府支持的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其中包括媒体、政府服务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风险因素评估,对心理、精神上有隐患的人群进行排查并分级管理,进行个性心理干预,从而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三是要提高政府支持程度。政府的介

5、入对社会心理危机的预防是必要的,要将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纳入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与行政干预。强化社会心理救助疏导专业化。我国近些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社会心理救助疏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志愿者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都在逐渐形成,但从质和量上来说都还难以满足目前社会心理救助疏导工作的需求。因此,应当继续加强社会心理救助疏导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一是注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社会心理救助疏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对现有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定期开展公益性的社会心理救助与疏导工作训练,以提高其专业能力。二是努力吸收专业人才参与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学校、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中从事心理健康、心

6、理咨询工作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作为志愿者充实到社区、学校、单位等一线工作队伍中。三是加强与高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科的互动。加强与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心理救助与疏导工作专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型本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大批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社会心理救助疏导实务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多维参与。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是一项创造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政府关注的事情,要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多渠道发展方针,引导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加速我国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的构建。一是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

7、会心理救助疏导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降低社会力量参与的门槛,简化社会组织注册的程序,并提供专业指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利用民间心理辅导组织灵活优势,通过多方位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绪。二要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平台和空间。推动培育民间心理辅导组织的发展,为社会力量提供参与平台和活动空间,鼓励社会组织承担部分社会心理救助疏导的引导、指导、宣传教育等任务,让社会组织成为我国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三是对社会力量的参与进行监管和引导。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社会心理救助疏导机制建设的同时,仍然需要对社会力量的参与进行监管,对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社

8、会心理救助疏导工作健康发展。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关系,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9、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形象的比喻,指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定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党有8500多万名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下降,国家就如一盘散沙。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

10、,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不惜流血牺牲,关键就是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而英勇不屈,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而忘我工作、艰苦奋斗,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

11、念。改革开放新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无私奉献,靠的仍然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有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理想的不懈拼搏和奋斗,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前,广大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坚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出现了滑坡和动摇。有的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丧失了信心;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由于动摇和丧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的党员、干部精神极度空虚,“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

12、相,到处求神拜佛,烧香磕头,请“神功大师”指点;有的党员、干部公开场合大讲理想信念,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私下却认为理想信念是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行,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陷入严重的人格分裂;有的利欲熏心,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最后变成人生苦短,人生如梦,人生能有几回醉,不欢更待何时,沉溺于吃喝玩乐,满足于混混日子,甚至走向贪污犯罪的深渊。反面教训一再警醒我们,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13、“钙”,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制各种诱惑的决定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和放弃,否则,就没有了骨气,挺不起腰杆。二、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理想信念是人的认识范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在内容上又是客观的,检验理想信念的社会实践标准也是客观的。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的信仰和目标,是每个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可以衡量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

14、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四个能否”为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先进性提供了客观标准。“四个能否”的衡量标准是对共产党员坚定最高理想提出的明确要求。“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天职。共产党员为理想而奋斗,首先就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基本要求。作为先进阶级的集中代表,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就要一不怕苦

15、、二不怕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是具体体现。我们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是根本途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美好理想不会从天而降,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就要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拼搏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

16、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放弃、不动摇。“四个能否”的衡量标准,绝不是降低了共产党员远大理想信念的标准,而是把远大理想同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现实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想一下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论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四个能否”的衡量标准,就是要使共产党员既要胸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又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定脚跟、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对照这“四个能否”的标准衡量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