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论论文的美学特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488651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典论论文的美学特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典论论文的美学特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典论论文的美学特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典论 论文 的美学特质 张佳玲 (山西师大 临汾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摘 要典论 论文 作为魏晋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注 重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发现,使文学回归对自身审美的追求, 使美从道德的光环下解脱出来,开始踏上寻求自身美学特质 的征程,也因此开掘出了一个 “文学自觉的时代” 。 关键词典论 论文;诗性品质;气质风格;美学特质 典论 论文 作为一本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区别于以 往文论的群体著述,而以其独立的品质,冠以个人著述的名 号,其理论价值和内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熠熠生辉。 典论 论文 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发现,使美从道德的光环下解脱出 来,寻得自身的美学特质,开掘出了一个 “文学自觉

2、的时 代” 1。 一、 对文学诗性品质的追求 曹丕在 典论 论文 论述中自觉的实践着对文学诗性审 美品质的探索与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 “文学的自觉” 。曹丕称文章为 “经国之大业,不 朽之盛事” 。从曹丕时代开始,人们对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有 了新的认识。此前的文学大多只是作为传播儒家道德的工 具而存在的,是经学的附庸。 左传 襄公三年 中有 “三不 朽” 的思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 废,此所谓不朽” 。文学属于立言的范围被放在立德和立功 不成之后,且还不是自我的文学创作,仅为传播儒家道德,为 圣人立言,而非自我之言。作为太子的曹丕长于军旅,随曹 操南征北战

3、,又与曹植争夺皇权。在战场和政治斗争中有了 对生死的严峻认识。雅好辞章的他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将自 我对生命人生的认识融入其中,使文章因承载意识而流布后 世。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 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 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以文不朽 而不同于儒家的 “立言”,他认为不朽的是文学家辞章的美学 价值,而不是文以载道的 “道” 不朽,体现了建安文人对人生 忧患的感悟以及对文学自身价值的看重。 其二是对文体特质的概括。 典论 论文 提出了 “夫文 本同而末异” 的观点,纠正了前人只限于本而不及其末的片 面认识,很有

4、创见。他根据各种文体具体的差异提出了 “四 科八体”,对晋以后,无韵之笔奏议、 书论,以及有韵之笔铭 诔、 诗赋各自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归纳,使得人们对文体的认 识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文章审美形态各不相同这一要 害,将文章的范畴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某种意义上 弥补了经、 史、 子等粗略分类的不足。 曹丕以其深具开创意义的文体论影响了后世对文体的 研究。如陆机 文赋,挚虞 文章流别论,李充 翰林论,刘 勰 文心雕龙 等,大略从此肇端。 其三表现在对纯文学诗性特质的认识与自觉实践上。 “词 赋欲丽” 的提出表明文学摆脱功利性的倾向和曹丕对诗赋审美 特征的认识,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特别深远的影响。

5、曹丕的诗 赋欲丽并不是六朝只讲求文辞华丽的绮靡,而是建立在他对道 家哲学任自然的领悟上,是对自我感受的自由抒发。 典论 论文 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体现了曹丕的个人文 学审美取向,其创作就是对自己理论的自觉实践。其中既有 慷慨豪放的 至广陵于马上做诗,也有隽永多情的 燕歌行 等,他讲求文章华美好看,坚信文章能以自身的审美魅力而 流传万世得以不朽;他勇于创新,尝试用新文体写作,不断开 拓 “纯文学” 的体裁种类。清代沈德潜的 古诗源 中对曹丕 的评价是 “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他的开创意识,使他作为 一个文人成为了建安美学的集大成者和魏晋六朝美学的开 创者,那种对于生命、 对于文学独立的热爱和追寻

6、,体现了作 为帝王的曹丕的文人气和他思想中的道家思想的魂魄。正 如他所生活的时代,思想自由,激情澎湃。 二、 对作家气质风格的探索 典论 论文 历来被评论最多的是文气说。 曹丕这样论 述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 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 他将道家 “气” 的哲学概念引入文学批评中, 形成了 “文以气为主” 的美学思想,用以评价建安七子的文学 创作。 “其文气说强调创作主体之心理结构的先天性、 稳定 性和个体差异性。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作家论的美学 内涵” 2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作家风格论。 曹丕 “文气” 说中

7、“气” 是作为作家的主观气质、 禀赋、 才 能等体现于文学创作中所形成的风格。 “文以气为主” 就是 将气质、 禀赋等视为形成作家独特风格的决定性要素。 “气” 即有先天的禀赋,也有后天的才能。气有清浊之分,“清” 则 是豪迈的阳刚之气,“浊” 是沉郁舒缓的阴柔之气。他用 “气” 来评价建安七子的创作风格,即 “干时尤齐气,应 和而不 壮、 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 然理不胜辞” 。他的评价 可谓精当诚恳,而以气清浊来划分和评价作家,则大大丰富 了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作家风格论。 “文以气为主” 是魏晋风骨这一评价的先声。曹丕的文 气说不是由儒家孟子的 “浩然之气” 生发出的,而是由道家的

8、宇宙观而来,自然所生。由曹丕而始,“气” 作为美学范畴引 入文学批评中,影响深远。刘勰 文心雕龙 体性 的 “风趣刚 柔,宁或改其气”,以及历代对 “建安风骨” 的阐释都可以看作 是对曹丕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作家 作为人的方方面面的个性特征,这也是从曹丕之后作家除了 作品外,喜好、 趣味也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由之 一。 三、 对文人理想人格的强调 典论 论文 一开头就对 “文人相轻” 这个恶习进行了批 驳。文章也是从这里立论,贯穿起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强调。 文章写到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 并举例 “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日 武仲以能属文。

9、为兰台令 史,下笔不能自休。 ” 从而佐证此种偏颇历来有之,接着又加 以进一步论述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 见之患也” 。文中认为文章体裁多种多样,作家的才能各有 所偏,只能善于写作与他的才能相适应的文体文章,而不可 能精通所有文体,从而引申出下文中 “文本同而末异” 及 “四 科八体” 的文体论的说法。 典论 论文 在逻辑上其实是曹丕对作家风格和文体有 了深刻体认后,对文学审美活动中的不良风气做出的一次警 告。文章第二段接着提出“审己以度人” 的批评态度,这是 尊重个性差异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具体体现。 “审己以度人”

10、最早出自 吕氏春秋“君子必审诸己,然后任人”,楚辞 也 说“羌内恕己以量人” 。曹丕将其从道德层面引入了文学评 论中,用以纠正长期以来不良的审美态度。他分别客观的分 析和评价了建安七子在个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与不足,彰显 真知灼见。虽然后世将曹丕关于七子的评价当作金科玉律, 未免有失偏颇,但在当时他的这种客观的批评态度以及 “审 已度人” 的论点在今天看来仍有进步意义,尤其是其中渗透 的对人格意志的强调,更值得我们深思。 典论 论文 作为 “我国文论史及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理论著作,也是六朝文论中承前启后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 3它的出现对文学自觉时代的推动功不可没的。 典论 论文

11、 中的许多观点在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提出的,文 中对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的高度重视,对 “文以气 为主” 的高度概括,对 “诗赋欲丽” 的文学诗性的发现,以及对 “文人相轻” 的种种迹象条分缕析的批驳,以其卓有见地的美 学特质在当时儒学气候还未消散的时代更显难能可贵。审 视曹丕美学思想中对文学和人生终极价值的开创性认识,蓦 然发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恰是这种对个性的崇尚,对 文学自我价值的肯定一度将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 潮。 参考文献 1鲁 迅.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A.鲁迅全集 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57. 2第环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气势论 M. 银川:民族出版社,2002:234. 3解中平.典论 论文 之开创意义J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8 ,(2) . 责任编辑:李志清 651 2009年4月 第12卷 第1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pr. ,2009 Vol.12 No.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