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83156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广播站是负责校园广播工作的学生组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247 一、“人本”和“法治”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老师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老师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法治“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2、,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老师的做法使我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3、从表面上

3、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4、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我们说,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

4、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

5、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他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6、。 第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但不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吗?另外,除课堂教学,魏

7、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思想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8、,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管理目标系统: 学校管理工作目标从属于育人目标,所以说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与保证。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背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2、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作为班主任各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任,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而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

9、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三系统: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

10、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 4、管理渠道与方法系统:在具体实施中,从教师这方面说,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管理中他特别注意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魏书生在管理中还体现出高度的质量观念与效益意识,如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合而为一即为一例。

11、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从管理内容的优选到管理过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体时间的统筹安排和运用(比如他提倡“高效”学习,提倡控制“三闲”,提倡利用放学路上时间记一个单词等),无不集中体现出他管理的效益观念与质量意识。 魏书生老师以他出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他的思想和理念超前而博大,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他的现代管理思想,对我们实行全员育人,创建学习形学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P268一、关于知识与技能所谓知识是人们在改选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人们就可进行新的发现、创造,人类社会就会

12、不断进步。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所以我们说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更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既不能重知识轻技能,也不能重技能轻知识,而应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二、关于过程与方法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而方法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所以说,过程和方法二者关系是统一的辩证的,方法寓于过程之中,过程体现探究方法。与过程和方法机对应的是结论,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

13、存、相互转化的,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结论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样性、丰富性的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同样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过程、方法与结论相比,过程、方法更

14、重要。因此,新课程标准把过程和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人的情感又分为多种多样,如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山水之情、民族之情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谓态度是指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个人态度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价值观是指人对人生、社会价值系统的理论和看法,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传统教育重认知轻情感,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新课程强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

15、“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越来越有情感、越有责任感。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勇于承认错误和过失,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民主、平等精神,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国际

16、精神。在上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关系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而情感、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情感态度的升华,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突出了人文主义的课程文化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所以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四、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它强调了课程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主义的课程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