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8298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柳州市教育局 郑晓鸿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书记们,大家下午好!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视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以全面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增强本国或本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周济部长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

2、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使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新一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3、的必然选择。第一部分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一)国外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在美国,公立学校的联网发展很快,到2001年,所有公立中小学基本上全部连通互联网。其中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100%联网,而城市学校和城市边缘学校的联网率为99%。截止到2005年秋,美国几乎所有的公立中小学都已联网; 94%的公立学校教室已经联网;公立中小学校学生与联网计算机之比(生机比)为3.8:1,即平均3.8个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20022005年,每年超过80%的美国公立学校由学校或学校所在学区开展了网络应用整合于课程的教师专业培训。此外,政府还成立了独立的社会机构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并开发在线资源

4、为教师提供实时技术服务。2005年,89%的美国公立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校内集体备课,87%的学校利用网络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评估结果,87%的学校通过网络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数字化的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其它应用包括为教师提供在线专业发展课程(51%)以及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课程(32%)(图如下)信息技术在美国的教育中已经成为变革的推动力。老师不再仅仅手持粉笔和板擦,而是配备有电脑、视听器材以及各种各样IT设备。这种巨变就如同一个当今战场上的现代化士兵,由高科技设施全副武装了起来。在学校校园内和公共的图书馆里,不再仅仅是一排排落满灰尘的书籍,随处可见的则是随

5、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上网方式,随意查找各种学习资料和软件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在图书馆里,电脑基本取代了书籍,成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而教育本身也一改往昔那种象牙塔模式,即由老师把知识灌输给被动听讲的学生。今天,IT的影响力正在引导教学朝着更具有互动性的模式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个人自学的过程,它鼓励青少年学生更多地提问、更深入地进行钻研。这点体现在美国信息化应用于学科教学,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情况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融入了美国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二)国内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数量近900万台,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22人拥有一台计算

6、机,中小学校已建成校园网55263个,是2000年的11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我国较发达城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教育网,其中,五分之三省和直辖市,二分之一地市和十分之一的县市都建立了区域教育网络,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在信息技术开课方面,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比例接近于100,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比例达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比例达95以上,农村初中开设信

7、息技术课程比例为60左右,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比例为20左右,比2000年4提高了5倍。每年有近一个亿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比2000年的3000万人多了7000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3年多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已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覆盖了中西部农村9万多个教学点、18万多所小学、3.4万所初中。我们来看一个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典型应用案例,2003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非典”疫情,许多地方学校被迫停课,如何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进行学习,北京市教育局提出了“空中课堂”方案,其中方案中很重要的一环

8、就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设远程教育网站。学生通过互联网上设立的教学平台在家中上课学习,接受所在学校老师的教学辅导。实现了中小学生“放假不停课”。 北京市教委李观政副主任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得力于近几年来市政府对北京教育信息平台的投入和搭建。”自200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立足“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实施策略,建成由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18个区县都建成区域网络中心,并实现了与市教育信息网的骨干光纤的连通。布局调整保留的1823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8.9万台,

9、其中学生机12.2万台,教师机6.7万台。学生平均每11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含流动子女),专任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全市配备多媒体12000套。2001年在北京教育信息网上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2002年开通网上教研,市教委组织优秀教师利用网络对农村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在线答疑。大量优秀、本土的教学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网上,为教师教学工作、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因此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培训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重点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建设目标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

10、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不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东西部信息化水平差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第二部分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分步实施”的原则,2000年以来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

11、供技术支持。20002007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1100多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3500多万元,城区财政投入3200多万元,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学校自筹3400多万元。(一)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成果20002007年来,已建成校园网3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480个,多媒体电教室207个,电子备课室51个,地市级教育网站1个。全市各学校,各县、区教育局与二层机构普遍通过光纤、ADSL等方式上网,实现了校校通。目前,我市计算机总数已达2万4千多台,市区中小学已实现高中生8人,初中生10人,小学生15人有一台计算机用于学习。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已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市区所有中学

12、、大部分小学都配备了1个以上的多媒体电教室,高中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已达到了每2人1台计算机的标准,部分中小学也配置了电子备课室。六县所有农村教学点都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农村中心校都配备了卫星收视设备,农村初中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设备。2004年我市作为第一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城市,开始了“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及地方三级政府共投入2100多万元。在我市六县四城区所有农村学校建设“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在676所教学点建了676套模式一光盘播放点,在514所村小和中心小学建了514套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在74所农村中学建了74套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加上前期建设的乡镇资源中心

13、工程和“义教”工程等“农村远教”项目,我市“农村远教”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可以说我市所有农村学校都建有了不同模式的“远教”项目。这些硬件设备的大量配置,使得全市乡镇以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到近100,村小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到50%。同时使得教师、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及远程教育等方式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了教师、学生的眼界。(二)我市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成果好的教育软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没有好的教育软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同空谈。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软件来实现,硬件设施要与软件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市在

14、构建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框架的同时,保持教育信息化软件的持续投入。12000年以来,我市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资源库,截止目前,共拥有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为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2同时,我局还积极发动各优秀学校教师,建设本土化的学科优质资源,以利于市区及农村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三)我市教育网站建设成果

15、2001年我市建成广西第一个地市级教育网站都乐网站。目前都乐网站已在全市教育教学中发挥较大作用,成为我市对外展示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并已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网站。全市146所学校30多个教育机构通过都乐网站上的“校校通”平台,建立了各自学校的网站。2002、2004年都乐网在全国教育特色网站评比活动中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特色网站”称号,这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05年,都乐网“名师博客”以创建“教师教育智慧资源的联合体”的独特理念与创意入围“柳州市最具创意的理念”评选前二十强。(四)我市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工作成果发展教育,师资为本。在技术含量很高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上,我市一直坚

16、持师资为本的战略理念,不断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我市实行市、县(城区)、校三级培训,内容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科研课题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件及网页制作,网络技术与管理等。2000年以来,市级培训达7900多人次,通过自治区信息技术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证书的青年教师已达99%。(五)我市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成果科研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强大动力,是科学掌握和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保证,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形式。在实践中我市以科研引导,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中实施教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教研,营造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氛围,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自治区级信息类科研课题,其中重点科研课题有: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