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44803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反思比较中不断前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观落实到课堂呢?笔者想以天火之谜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教学设计之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以富兰克林的图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初步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进而抓住富兰克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接着,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找关键句子,想想为什么,读读表达出来。自学后在四人

2、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朗读品味,练习复述,并体会文章有条理地叙述的特点。 此设计抓住人物品质特点深入具体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阅读训练,比较好地把握了人物形象,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比较落实。应该说,这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不过回顾上课实际发现,课堂表面上是热热闹闹,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却发现,同学们普遍停留于浅层次的思考,满足于书本上词句的理解和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了然于胸,却并没有激起情感的共鸣。可以这样说,这节课由于问题的肤浅,学生只要运用已有知识即可得到答案,难2以得到砥砺思维的机会,课堂的有效性成了空头支票;而且这样的设计,说教性思想教育痕迹比较明显,新课标提

3、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明显没有落到实处。 教学设计之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揭示课题后,教者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并思考:天火之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初步阅读后,学生很快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是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的。扣住中心话题,教者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关于“风筝实验” ,你想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独自解决,有的在小组中解决,有的留在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探讨。课堂上全班交流重点讨论三个问题:1、为什么实验;2、如何实验;3、实验的意义。第一问、第三问的交流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富兰克林对科学的热爱、对社会的关心;

4、第二问是文章的重点,我有意引导学生将精心准备图、风筝颠簸图、 “怒发冲冠”图、天气恶劣图、电火闪现图连成电影,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通过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到风筝试验的危机四伏、富兰克林的欣喜若狂,在面对危险却欣喜若狂的矛盾中体会富兰克林的伟大。 这一设计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按“质疑解读(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读议 读评”的学习链进行学习,达成了目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不少学生能够做到既理解了全文,又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训练也3落到了实处,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尤为可贵的是,课

5、文篇幅虽然比较长,而且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识,学生却学得兴趣盎然,有些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以增加自己发言的依据,遇到争论不下的问题,还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查找答案。不过,课堂上仍有少数惰性比较强的学生,只是浅尝辄止,找几个简单的问题回答,提不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再加上课外积累和课前准备不够,无法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教学设计之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实验过程中揭开谜底的最激动人心的镜头,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句文眼: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理解了 “欣喜若狂”的意思,注意到连用三个感叹号,同学们心中不由得产生疑问:面对成功,富

6、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到发狂的程度?带着这个疑问,学生阅读思考,随着讨论交流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品质的体会、内心情感的体验不断升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第 3 自然段的探究中学生发现富兰克林是长期观察、不怕嘲笑、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试验的,他的欣喜若狂包含着对科学的执著和坚持不懈的自豪感。课上及时补充的当年人们冷嘲热讽的资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第 3 自然段学习总结后关键句的朗读,学生读出了感叹,读出了敬佩。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生在学习中4生疑,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断激起“涟漪”甚至“波涛” ,从而诱发了更深的学习需要,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螺旋式上升。而抓住“成功”做文章,由关键句段入手,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叙述的基本方式,很好地把握了富兰克林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还经历了丰富曲折的情感体验。更可贵的是,学生由这篇文章,由文章中的富兰克林,明白了成功的内涵:成功只青睐那些勇于奉献、不懈追求的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只是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它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境界。教无止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潜心钻研,一定能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