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4475590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1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国漫步 访美斯洛一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 笔者应 邀在泰国 清迈大学讲学 期间 , 有 机会与泰北 的云南人作了 一些接触 , 这不 单 因 为笔者自己也是云南人 的缘故 , 更主要的 是它与笔者的泰国史研究项目有 关 。 从远 古 说 , 泰国的泰族是否起 源 于云南?这个问题 中外学术界一直争执不休 , 迄今 尚无 定论 。 在 近 、 现代 史上 , 云南人 为什么大 批移 居泰国? 他们的现 状如何?亦值得 我们关 注 。 日前在泰 北 各府 的云南 人究 竟有多少? 没有 确 凿的统计 数 。 美国学者安 马克斯韦 尔 希尔 估 汁说 , 可能 超过三万 。 但据 笔 者耳 闻日睹的推

2、测 , 恐 怕远远超过 这 个数 口 。 如果 说泰国中部和 南部?飞勺华人主要来自 潮州的话 , 那么泰 北的 华人 则主要来 自云 南 。 泰人称 居住在泰北 的云南人 为 “金 贺 ”。 , 金” 是泰语 “ 中国 ” ?均意思 , “ 贺 ” 则有 各种不同 的解释 。 台湾学者李 拂一先生认 为 ?“和 ?即 贺, 的 同音异 写? , 在 摆夷 ?傣?文 中别训 为 大 或 天, 乃 昔时摆夷 部族 , 用以尊称 南诏者 。 似专 指南 诏王 族而言 。 ” ? 这种看 法的 依据是 , 元灭 大理 ?安 马克斯 韦尔 希尔 ? 泰困北部 的中国云南 人陈建明编译 , 载 东 南亚

3、? ?年 第? 期 。 ?李拂一 ? 江洪杂 记 ? 和族与云南人 条 。 国时 , 曾引起南 诏人 的南迁 , 致 使泰 、 缅 北 部的掸泰族统称云南人 为 “ 和 ” 。 笔者用李拂一先生的理 论 去请教在清迈 居住的毫老 长者 , 包括泰人 和云南人 , 他们 都说不 甚清楚 。 在他们记忆 中印象最深 的还 是 那批 来自云南的回民 。 十九世 纪五十年 代 , 云南曾发生 过一次以杜文 秀为 首的回民 起 义 。 在清朝政府的残酷镇压下 , 起义最终 失败 , 其 中一部分回民便移 居泰北 , 形成 近 、 现 代史 上云南人移居泰 国北部的第 一 次高 潮 。 “ 贺 ” 这个称

4、 呼会不会跟这 批云南问民 有关呢 ? 笔者顿 时产 生了这种想 法 。 记得 小 时在云南 曾听到回民中称呼受尊敬 的长者 为 一 阿匀 , “ 匀 ” 与 “贺” 读音相 近 , 当泰人听见 这 些刚迁来的云南回民相互 用阿匀称 呼的时 候 , 虽不解其意 , 也跟着叫 “贺” 。“ 金贺 ” 最先指这 批云南回民 , 继 而泛指云南人 。 笔者不 敢肯定自己的推测 一百分 之百 地 正 确 , 但可 以肯定 的是 “金 贺 ” 这个 称呼 不可 能 使 用得很 早 , 不会早到十三世纪 的南诏国 时期 。 因为从泰国 的历史 文献 和 西方旅游者 的笔 一 记看 , 这个 称呼 流行于十

5、 九 一 世纪 。 正如 泰 人称 闽 、 粤籍 的华侨为 “ 阿 则 ” ?即 潮音 一 阿叔? , 也 是十九世 纪 闽 、 粤移民大批 到逞 罗后才 开始使用的 。 “金 贺 ” 、 “ 阿 则 ” 这 些对中国人 的称 呼 , 最初 是没有贬 意的 。 杜 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迄个已有一 百多年 , 起 义失败后移居泰北的那 批人早已 登入鬼籍 , 然而他们还有后代 子孙留下来 , 单是清迈市就有二 千多人 , 他 们大多经营 中 、 小店铺和饮食业 。 笔者曾在清迈一家回 族食馆里吃过羊肉面 , 用墩羊肉作帽 , 加上 酸菜和辣椒 油 , 除 了面条做得较粗外 , 味道 简直跟 昆

6、明顺城街的回族食馆毫无 二致 。 当然 , 在泰北 的云南人 中 , 绝大多数 是 ? ?年云南解放时经滇缅边界徒步而去 的, 主要是 国民党九十三 师的残 部及家属 , 也 有 一些被裹胁而去 的难民 。 这些 人现 在起码已 是 五十 岁开外 , 有的已经作古 , 但他 们在 泰北 生育的第二 代已成长起 来 。 这些二 、 三 一 卜 岁的 云南人 , 从父母 那里学 会讲云南话 , 也会讲 泰语 , 就 是不知道自己的家乡云南是 副啥模 样 。 他们已不满意在泰北 山区云南 人村里 过 那种与世隔绝 的生 活 , 纷纷 到 清迈城里 去打 ? , 笔者热识的一位养蜂场老 板 , 他 家

7、里就 雇了十米 个年轻的云南五人 。 从这些 年轻 的 云南 一人嘴 中才知道 , 自从? ?年 ? 月 ? 日 中泰建 交以来 , 泰国方面要求泰 北的 国民党 残部解除武装 , 其中一部分 送往台湾 , 遗下 的加入泰 籍 。 但这只有 国民党残 部 军 人 能 获得这种 优遇 , 他们的家属和其 它人则只能 领到难民身份证 。 持难民证 的人只能算 二等 公民 , 要 离家外 出必 须去警署开路 条 , 并限 定 有效日期 。 所以 , 在清迈打 ? 的云南人 , 常常因为没 有路条或 路条超期而受 到警察的 罚款和刁难 。 笔者很想找机会 到泰北的云南人村里去 亲 眼看个 究竟 。 ?

8、 ?年? ?月 , 笔者由清迈人学转赴 曼谷 艺术人学执 教的前夕 , 在洁迈山民研 究 中心 ? ?作的三位 泰国朋 友来 说 , 他 们要去山里进 行民放 调查 , 可以顺便带 笔者 去访 问 美斯洛 的云南人才 , 即原 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段 希文 的驻地 。 我 们驾着一辆日本 丰田牌汽 车由洁 迈出发 , 沿余缅公路北行 , 经 帕耀 、 李 ?,?莱到 泊盛 , 然后沿 渊公河东 行 , 到泰 、 缅 、 老三 国交界的金三角 , 这 ? 是当今 世界上 主妥的鸦 片产地 。 因为我 们去的季节不 对 , 婴粟刚播 下种 , 除了青山绿水之外 , 什么也看不到 。 接着我 们又驱 车

9、前往夜柿 , 这是泰缅交 界 的一个小镇 。 泰缅两 国隔河相 望 , 河 上架 了一座桥 , 双方各在桥之一端设有关卡 , 边 民可以自由来往 。 笔者也 随同行的泰国朋 友 过桥到缅甸境 内 。 由于缅方规 定不 许携带像 机过 境 , 所以没能 留下照片 。 缅甸的边境集 市上 有许多来 自中国 的商品 ? 浴巾 、 胶鞋 、 中成 药 、 茅台酒 “一 , 茅 台酒 的售价 很便 宜 , 可 能是 冒牌货 。 流通 的 货币除缅 币和泰 币外 , 据说中国的 人民币也可以使 ? ? 。 当我 们从缅 甸的边 境集市返 回到夜 柿时 , 天色已 经 不早 , 我们便驾车到 清莱师范学院借

10、宿了 一夜 。 翌晨 , 我 们的汽车循 昨日的旧道北进 , 行驶了大约一个 小 时 , 转而向酉 , 进入 崎岖 山路 。 只见 光秃 秃 的山峦 , 蜿蜒 重叠 , 方 圆 百十里内 , 很少有人烟 。 汽 车偶而路过摇族 或傈僳族的村寨 。 所 谓村寨 , 无非 是 十数间 棚屋 , 疏 落地布在山坡 上附近是 几块用放 火烧 荒的方 法垦 出来的田地 , 利 , 着 包谷和其 它农 作物 , 也有 的荒芜 首 。 同行 的泰国朋友 告诉 我 , 那 荒芜 的地里 , 种 的便是 留采 。 当 婴粟 开花 的时候 , 收购的人便米了 。 他 们将 各村各寨的 生鸦片集 中起 来 , 送到

11、秘密?为地 点去 加 ? ? , 制成鸦 片和海洛 英 , 然后偷运到 西方去贩卖 。 泰国朋友 说 ?“本 米, 只要当 局采取措施严 禁种 植 怨粟 , 烟祸便 能 根治 。 但 这样一来便断了一 些人的财路 。 种黔粟的 人倒是 所得无儿 , 真正牟大利 的是毒沉 ? 加工 厂 的老板和走私集团 , 共它有关 联 的人也能 沾些余 惠 。 所以禁管禁 , 就是禁而不 ? ?上 。 好在 毒品的市场主安在四方 , 这也是佛 教 所 说的 因呆报应 , 一百多年 前西方人把 鸦工?带到东 方 , 现在 东方种植的鸦 片又被送回去心害西 方人 , , 泰国朋 友的这行议 一沦十分 精辟 。 就

12、在谈 谈说说之中 , 我们的车子驶到了美斯洛 。 美斯洛原是一条小河的名称 , 自从这里 形成了一个云南人村后 , 村名也被定为美斯 洛 。 在距村口约 一千米处 , 有一哨卡 , 由泰国 军警把守 , 对出入村子 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盘 查 。 我 的泰国朋 友持有清迈山民研究中心 的 证明 , 所以我们的汽车很 容 易 地通 过了 哨 卡 。 驶进村里 。 这是一个约有三 、 四千人 居住的村庄 , 房子 沿公路 两侧而建 , 铁皮屋顶 , 土坯筑 墙 , 建筑样式与泰北的高脚木楼迥然有别 。 与其说这是在泰北 山区 , 倒不如说它 更象滇 南某地 。 村民们 都讲云南 话 , 衣服穿着也和

13、云南没有多大区别 , 只是有的 妇女喜着泰族 桶裙 。 当街的房 子既是铺面 , 也是住家 。 有 几 家铺 子售百货 , 有 几家卖土杂 , 基本的日 用生 活必需品都可以在这 里买 到 。 另外还有 食馆 , 卖云南风 味 的米线 、 卷粉 , 但统 称 为 棵条 , 这是潮州 人通常使 用的称 呼 。 我们在山顶 上一幢新建的旅店里安顿下 来 后 , 就带上像机和袖珍录音机 , 到村里进 行采访 。 我 们访 问的第一个 对象是一家百货店的 老板 , 他有 六十多岁 , 一 只眼睛患有严 重 的 白 内障 。 我先用泰语跟他打了个招呼 , 接着 又 用中国普通话和他交谈 。 起 初他 有

14、 点疑 虑 , 话匣子打开 后就显得 自然了 。 从 谈话 里 我 们知道 , 他年轻时是段希文 的勤务兵 , 云 南解放前夕随 段希文部队到泰北 , 其妻是 当 地泰人 , 儿子 也是 当兵的 , 现在在台湾 。 前 些年他因年迈从部队上 下来后 , 便开 了这 个 百货店 , 藉此 维持生计 。 “你 的老家在云南哪个县? ” 笔者问 。 “石 屏。” 他回答 。 “石 屏的 口腐干 很好吃 。 ” 笔者的云南 话脱口而 出 。 “ 啊 , 你是云南人? ” 他呆滞的目光里 透出一点亮光 。 大概因为 是 同乡 , 他对 我的态度一 下 子 变得亲热了许多 。 他劝我用不着去住旅店 , 完

15、全可以住在他家 。 他还说 , 在石屏 老家他 还有 一些亲戚 , 不时 亦有信来 。 看 得 出来 , 我 们 的谈话 勾起了他几十 年 的乡思 。 他无限 感慨地 说 ?“ 只可惜 段希 文先生将永远 呆在 这个 山沟 里了 。 ” 在他的指引下 , 我们 在村的后半? ?臼 腰 找 到 了段希文先生的 陵墓 。 这是一幢中国古典 庙堂式的建筑 , 屋顶覆以筒瓦板瓦 , 惟楔柱 为水泥浇铸 。 墓 用 大理石 砌成 , 备极 华丽 。 这是由泰国云南会馆 出面于 ? ?年修建的 。 笔者希望能有这么一天 , 大陆和台湾实现和 平统一后 , 段希文先 生 的灵枢 也能 迁回云南 安葬 。 我

16、 们接着参观了由段 希文 的家属 在 美斯 洛村开办的茶厂 。 这 里的云南 人 充分 发挥了 他们善于种茶的特长 , 在 村子 附近 的山坡上 种满了大 叶子种茶 。 这种茶叶 , 如果在云南 的话 , 经过 半发酵的处理 , 便 能成 为名 闻遐 迩 的普洱茶 。 这里主要 采取 绿茶的制法 , 没 有发酵阶段 。 美斯洛茶厂 的绿茶已经在泰国 闯 出了名气 , 曼 谷的许多茶商都来 这 里订 货 。 村里有一个售茶的 门市部 , 凡 顾客到店 里 都可以免费品一盅茶 , 当然喝过茶水后 你 也 不好意思不 买 一点他的茶叶 了 。 美斯洛村办得最有成效的还要数华文 学 校 。 从小学到 初 中 , 连续教授八 、 九年的 中 文 , 全泰国没 有任何一所华校能够 做到这 样 。 在泰国 的中文 教育 , 由于受到泰有 关政 策的限制而日见式微的 情况下 , 外地 的一些 华商也 把子女送来 这里寄读 。 学 生毕业 后中 文水平已经很 不错了 , 曼谷儿家中文报馆 的 校对 员 , 都是聘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