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龟虽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447310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的《龟虽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曹操的《龟虽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曹操的《龟虽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曹操的《龟虽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曹操的《龟虽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操的《龟虽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的《龟虽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

2、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2、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

3、霰的情态。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A、开头两

4、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

5、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

6、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答案)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

7、术造诣。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9、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兰溪棹歌戴叙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

8、”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lO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

9、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1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

10、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12、下面六项是对明代高启岳王墓一诗的分析,内中两项欠妥,它们是(答案)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二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磋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A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B“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C.“班师诏”是指南宋高宗见岳飞大败金军而促他回京受赏与休整的圣旨。D“射虏书”即请战书;“二宫”即指被金掳去的徽、钦二帝。E“高庙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飞。F“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没有看见

11、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出现在白露之中。13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答案)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A、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B、“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C、要离是春秋时刺客。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D、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14、对查慎行晓发胥口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12、是(答案)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A、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二句写远眺,末二句写近观。B、因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忽隐忽现。“乍合乍离”是指山一忽儿连绵不断,一忽儿又孤立分离。C、又因为是在水中,所以水雾中的树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树头树”是说树高头还有树,既朦胧又富有层次。D、第三句是说吴娘借着清晨的阳光在湖边磨镜。主语蒙后省略。15、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答案)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注: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

13、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B、恸,音t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16读林则徐塞外杂咏全诗,对诗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答案)天山万笏

14、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D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笑。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17、有人对秋瑾(感时)其一作了如下四点注解,你以为是否对,为什么?(答案)忍把光阴付逝波,这

15、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涕泪多。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A、“光阴付逝波”就是光阴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一句的内容。B、“楚囚相对”是指处境不顺的人聚在一块,这里是指革命壮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这是借用了晋书王导传故典:东晋王导斥责过江名士周顗(y)等不知努力恢复中原,只是学楚囚对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传成王九年:在晋楚战争中,楚将钟仪被俘,晋侯问:“南冠而系者,谁也?”专管人员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不顺的人。C、“中原名士孰挥戈”就是说中原地区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个站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战斗。“中原”原指河南一带,此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孰”,谁,哪一个。D、“旁人笑热魔”,旁边人笑(我)发疯了;鲁迅药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说中花白胡子说:“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这正好为之作为注脚。18、对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