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454239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367 大小:1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67页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67页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67页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367页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_第5页
第5页 / 共3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苏教(3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考纲要求 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3-,一,二,三,自主学习 明确高考怎么考,-4-,一,二,三,一、(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2、。(19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5-,一,二,三

3、,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4、。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6-,一,二,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解析:“肃”,深深地作揖。古有“肃客”一词,是迎接宾客的意思。,-7-,一,二,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B,解析:A项,“与”,都是介词,跟、和。B项,“若”,前者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后者是代词,你。C项,“所”,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形成名词性词组。D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8-,一,二,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5、.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答案,解析,-9-,一,二,三,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

6、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参考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解析:对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把握大意,然后重点分析实词、虚词和句式。(1)“爽然”,突然;“乃”,于是;“饷”,招待;“鲜洁”,鲜美洁净。(2)“方”,才;“见”,见识;“春秋问蛄蟪”是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即“蟪蛄不知春秋”,比喻人生短暂或见识短浅。要注意语句通顺,不能出现语病。,-10-,一,二

7、,三,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解析:首先要通读语段,力求把握大意,然后结合虚词、词组等初步断开,再逐步推敲疑难处。这段文字是贾谊批驳有人说现在天下安定的言论的。“曰”处要停顿;“天下已安已治矣”后要停顿,这是言官的观点。“臣独以为未也”是贾谊的观点,要断开。然后是展开的

8、议论,先说言官的观点是愚昧或谄媚的,是不明治乱之体的,然后举厝薪置火的故事,说明“安”“治”只限眼前,灾祸会随时发生。,-11-,一,二,三,参考译文 晋太康年间,张茂先做建安郡从事时,一次在洞山游玩。沿小溪走进深山之中,看到有一位老人枕着书卧在一块大石上,张茂先于是坐下来和老人说话。看到他所枕的书上,都是蝌蚪文,不能看出写的是什么,张茂先感觉老人很奇特。老人问张茂先说:“先生您读了几年书?”张茂先说:“我没有读的书,是近二十年内新写的书,如果是二十年之外的书,我都应该全部读过了。”老人微笑了一下,拉着张茂先的手臂一同走到一块大石壁下,突然发现石壁上有一扇门可以走进,路还十分宽敞,到达一个精舍

9、(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房中藏书万卷。于是张茂先问老人说:“这都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是历史书。”又到一室,藏书更加丰富。张茂先又问老人说:“这是什么书?”老人说:“是万国志。”最后走到一间密室,门闩和锁钥十分牢固,有两条黑狗把守,匾额上有署印和篆文,写的是“琅嬛福地”。,-12-,一,二,三,张茂先问老人说:“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是玉京、紫薇、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着两条狗说:“这两条狗是痴龙,在这里守卫了两千年了。”老人打开门躬身作揖让张茂先进去,张茂先看到所藏的图书,都是记载秦汉以前及海外各国的事情,大都是自己以前没有听说的。像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也都在

10、这里。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茂先在这里住了两三天后离开,对老人说:“改天我带干粮来再拜访您,想全面看看你的藏书。”老人笑了笑没有回答,送张茂先从房内出来。刚出门,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茂先回头看去,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石壁而生,石壁上苔藓也覆盖得十分严实,没有一点缝隙。张茂先呆呆地站立了好长一会儿,然后对着石壁拜了两拜离开。,-13-,一,二,三,秦始皇焚书的史实,火烧咸阳的情况。这里有详细的记载,不遗漏一个字。(这些书中的内容)上溯到有文字记载以前,对结绳纪事也有记载。由此看伏羲时代,已经是那末世了。海外有许多名城,九州就像人身上的

11、一粒黑痣(那样小)。读完汗牛充栋的书,也只是千万中的一二。(经过这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世界像泰山一样大,像彭祖一样恒久;而自己的见识像鸿毛一样轻微,看到的就如同孩子看到的一样稚嫩。想再进去询问老人,迷失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看绝壁之间,除了蔓草就是薜荔。悔恨自己轻易地迈出房门,再想看老人的那些书,已是可望而不可企。在家中读了十多年的书,这件事或许给我一定的启示。,-14-,二,一,三,二、(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19分)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

12、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15-,二,一,三,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

13、!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 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16-,二,一,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4、),B,解析:冲:要冲,交通要道。,-17-,二,一,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C,解析:A项,语气词,判断语气/感叹语气。B项,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项,都是表修饰关系。D项,助词,句中停顿/宾语前置的标志。,-18-,二,一,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

15、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B,解析:B项,“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错,与前文“孰不知学之宜葺”相矛盾。,-19-,二,一,三,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答案: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解析:“先是”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是”后面显然要断开。“楼居”与“材既具”之间有承接的关系,要断开

16、。“侯”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此处指王秬,可以据此断开,“辟”前面省略了“侯”,与前面道理相同。“凡”,“无”构成两个分句,自然要断开。 断句可利用标志词或句式,更要利用句意及虚词构成的前后关系。,-20-,二,一,三,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答案:(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21-,二,一,三,参考译文 开设学校,古已有之。在学校建庙宇来祭祀孔子,这是后世的制度;在学校里修建书阁来收藏天子之书,这是古今普遍的做法,是臣子们谨守的职责。当涂在长江、淮河一带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有学校,可是(学校破败)没有传述解说的地方;这里有文庙,然而(文庙坍圮)没有可供祭祀之处;有天子的赠书,却只能在屋墙上挖坑来放置。,-22-,二,一,三,甲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