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445347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 冀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导入,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但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它灭亡后国家又陷入到分裂动荡中,政权更替频繁,在动荡的同时,社会仍在向前发展。,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进步,第19课,两晋南北朝的兴替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两晋南北朝的兴替,思和议,西晋灭亡后,南方和北方分别建立了哪些政权?,一、两晋南北朝的兴替,北朝,南朝,隋朝,二、江南地区的开发,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记,两部史书对江南的描述不同,说明了什么?,“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2、,一岁或稔(rn),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提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2、找一找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都有哪些方面?,思 、议,3、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人口南迁,从东汉到东晋北方出现了哪几次人口南迁的浪潮?南迁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响?,东汉末年;西晋末年;西晋灭亡后。 相同的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乱; 对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是: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

3、工具。,2.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我国现在发展经济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展,3.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5.统治者的支持,提示:科技、环境、统治者,找一找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有哪些方面?,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南方山区的开发,城市兴起,水路交通发展,商业繁荣。,炼钢技术进步,造纸技术改进,造船业兴盛,展,青瓷器业兴起,旱作农业推广,?,社会面貌,背景,内容,作用,北魏不断接受中原文化的结果;439年,北魏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冯太后的改革的推动;孝文帝本人对汉文化的热爱 改变本民族落后形象,共享华夏文明,推动了十六国以来北方的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壮大了

4、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让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也壮大了北魏的实力,改户籍 穿汉服 说汉话 通汉婚 改汉姓,思议展,冯太后的改革,推广儒学教育推行均田制 革除草原习惯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动荡与进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征,动荡主要表现在人口迁移,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汉族向南迁到长江流域,动荡还表现在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动荡的同时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北人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预示着一个新的统一和强盛时代的来临。,人口南迁 北方战乱 政权更迭,小结,两晋

5、南北朝的动荡和进步,动荡表现 (政权并立),进步 (民族融合),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原因 表现 启示,背景 内容 意义,检:,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检:,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3、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4、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